학술지 검색
Download PDF Export Citation Korean Bibliography PMC Previewer
ISSN : 2982-4737(Print)
ISSN : 2982-4745(Online)
Journal of Applied Studies on Sinograph and Literary Sinitic Vol.2 No.1 pp.25-42
DOI : https://doi.org/10.36523/HERC.2023.2.25

Noun Incorporation in Chinese Mandarin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Ling ZHANG*

*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大学2022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初级汉语阅读2》(项目号2022-k13)


20230930 ; 20231209 ; 20231222

Abstract


Noun Incorporation(abbr. NI) are generally composed of a verbal morpheme and a nominal morpheme. As a kind of compound with many typological properties, noun incorporation attracts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commonly discussed in literature. The most famous opinion is from Mithun(1984), who claimed that NI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There are a lot of NIs in Chinese Mandarin. Based on Mithun’s frame, we studied Chinese NIs and found they not only have three out of four NI types proposed by Mithun, but also has their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dditionally, we also test some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NI allegedly shared by all language, and found Chinese NIs have their idiosyncratics. This is because most Chinese NIs are separable words which can be seen as a interface between words and phrases.



중국어 동명 복합동사의 유형 및 그 특징

장령*
*절강과학기술대학 인문학원 강사 / E-mail: history0831@163.com

초록


동사성 어소와 명사성 어소로 구성된 복합동사(Noun Incorporation, 다음은 NI 합성어로 표 시) 언어 유형학 연구에서 많은 주목을 받았는데, 그 중 가장 큰 영향을 미친 것은 Mithun (1984)이 문법 담화 기능에 따라 제안한 NI 복합어의 네 가지 유형이었다. 중국어의 NI복합어는 매우 풍부하다. 본고는 선인들의 연구를 바탕으로 이런 단어를 유형학의 틀에 포함시켰다. 그 성분 관계, 결합가 변화, 기타 성분과의 대응 등 특징을 고찰함으로써 중국어의 NI복합어는 Mithun이 제기한 Ⅰ, Ⅱ, Ⅳ류 기능을 가진다는 것을 발견했다. 또한 본고는 역사적인 측면에서 NI복합어의 다른 유형 특징, 예를 들어 진화 경로, 내포 등급, 통합 정도 등을 검증했다. 중국어에 서 NI복합어의 역사적 변화는 보편적인 규칙에 부합되지만 통합 정도에서 비교적 느슨하다는 것을 발견했다. 이것은 주로 중국어에서 NI복합어가 구사 구조와 문법 구조를 겸하고 있기 때문 이다.



    Ⅰ. 引言

    复合词(compounds)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从跨语言的事实上看, 几乎所有词性的语 素都可以构成复合词, 复合词的词性也没有太大限制。例如,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至少有如下几种 (仅以双音节为例):

    • N + N > N (如“衣柜”);V + V > V (如“跳跃”)

    • N + V > N (如“地震”);V + N > N (如“砍刀”)

    • N + V > V (如“林立”);V + N > V (如“联手”)

    • A + N > N (如“红包”);N + A > N (如“口红”)

    • A + N > A (如“热心”);N + A > A (如“笔直”)

    • A + V > V (如“饱读”);Adv + V > V (如“互动”)

    汉语复合词的形式结构同时兼有词法和句法的语序, 如主谓关系可以是SV, 也可以是VS;述 宾关系可以是VO, 也可以是OV。动名复合动词(Noun Incorporation, 下文简称NI复合词), 它是由 名词性语素N和动词性语素V复合而成的动词, 即“N + V > V”和“V + N > V”。其中, N和V都是 单音节, 构成双音节动词性复合词1)

    汉语NI复合词根据其动词性和名词性成分的相对位置和二者间的语法关系, 可分为两大类: “N+V”的状中式和“V+N”的动宾式:

    1. 动宾式NI复合词

    在这类词中, N与V之间的语义关系呈现出多样性:虽然N占据的是V后的宾语位置, 但它既 可以是与V动作或行为直接相关的受事, 也可以是与V动作或行为间接相关的工具、材料、方 式、处所、原因、时间等。而且同一个复合词也可能包含多种语义解读, 如“晕车”“晕船”中的 “车”和“船”既可以解读为“晕”的原因, 也可以解读为“晕”的地点。总之, N可以是任何与V所表达 的动作或行为相关的语义成分。(周光磊, 程工:2018)

    宾语N一般被分为三大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关系宾语, 其中关系宾语还可以具体分为 若干小类, 如原因宾语、工具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等2)邢福义(1991)把上述宾语归为两 大类3):常规宾语和代体宾语。常规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目标, 如“吃饭/菜/糖”;代体宾语是 带入常规宾语位置的非常规宾语, 表示跟动词和常规宾语都有联系的事物, 如“吃食堂/大碗”。

    动宾式NI复合词按其宾语的语义角色分类汇总如下:

    常规宾语 受事宾语: 读书、担心、创业、保密、闭幕、充电、犯罪、演戏
    代体宾语/非常 规宾语 施事宾语: 绝迹、停电、动心、变质、超额、解体、垮台、出版
    表原因:殉国、卧病、养伤、养老, 养病、哭穷、晕血
    表工具:祝酒、训话、测字、斗法、浇水、开刀、扎针
    表方式:打围、冲喜、托梦
    表处所:尿床、逛街、站岗、出院、拜堂、坐牢、劫狱
    表来源:漏网、落马
    表目的:投篮、落网、跳水、奔丧
    关系宾语 表时间:传世、查夜、守夜 起夜 点卯 抓周 踏春
    其它:谢幕、排队

    2. 状中式4)NI复合词

    在这类词中, 状语N也可以承担多种语义角色, 可以表示V动作的原因、工具、时间、处所等 等。如:

    { 表原因:情杀, 仇杀, 病退, 病故 表工具:枪击, 拳击, 鞭笞, 笔伐, 塑封, 函授 表方式:刊发, 法办, 利诱, 水葬, 群租、空袭 表方位/处所:空袭, 下坠, 中断, 中转, 外卖 时间:冬眠, 晨练, 春游, 午睡, 夜战, 早安 表目的:战备, 药检, 家访 表情状:鲸吞, 鹊起, 波动, 泉涌, 板结, 瓜分, 壁立

    总之, 汉语中的动名复合动词NI非常丰富, 主要有动宾式和状中式两大类, 其两大成分N和V 在论元关系上呈现出多样性:只要N承担与V动作相关的论元角色, 就有可能组成NI。

    Ⅱ. 汉语NI复合词在类型学上的功能和分类

    Mithun(1984)基于世界上百余种语言, 对NI复合词进行了考察, 根据其句法篇章功能将NI复合 词分为四大类:词的复合(lexical compounding)、格的变迁(the manipulation of case)、篇章结构 的变迁(the manipulation of discourse structure)、具有指别义的NI(classificatory Noun Incorporation)。Mithun的分类获得了广泛关注, 不少语言学家根据该分类重新审视NI的普遍共 性, 并在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找到了相关例证。以下我们将基于前人对汉语复合词的研究成果, 考 察其类型上的功能和分布。

    1.Ⅰ类功能:“词的复合”(lexical compounding)

    NI复合词是由动词性成分V和名词性成分N复合而成的新的动词。在语义上, 新动词所表达 的动作行为受到N所表示的概念范畴的限制或修饰。例如“晕船”和“晕”语义不同, “船”限定了 “晕”的地点或原因;“午睡”和“睡”语义不同, “午”说明了“睡”发生的时间段。

    在配价上, 动宾式NI中的N占据了V的宾语位置, 不管N和V之间存在何种论元关系, 它们构成 的新动词的配价都会受到影响。如果V是及物性的, 那么通常情况下新动词就不能再自由地带宾 语了5)。与之情况相反, 状中式NI中的N修饰V, 在句法上作状语, 不会影响V的配价。

    及物动词+受事宾语, 如:吃醋、缺德、开幕, 洗脑
    汉语Ⅰ类 及物动词+施事宾语, 如:动心、垮台、变质、解体
    动宾式NI: 及物动词+关系宾语, 如:养伤、哭穷;扎针、干杯;冲喜、托梦;卧床、接站
    不及物动词+关系宾语, 如:出阁、走穴、晕船, 起夜
    汉语Ⅰ类 状语成分+及物动词, 如:鲸吞、狐疑、面授, 舌战、肩负
    状中式NI: 状语成分+不及物动词, 如:穿梭、林立、内讧、食疗、云集、盆浴

    2. Ⅱ类功能:“格的变迁”(the manipulation of case)

    Ⅰ类NI复合词的配价发生了改变, 不能再自由地带宾语。Ⅱ类NI复合词则会因配价的改变而 发生“格的变迁”。不过Ⅱ类NI复合词只限于动宾式, 状中式不具有该功能。

    1) 向宾格位置的变迁

    有些动宾式NI复合词中的V虽然被N占据了后面的宾语位置, 却仍可以带宾语, 在结构上表现 为“VN + O”:与动宾式NI复合词相关的一些语义成分从状语或补语位置“提升”到了宾语位置, 作整个NI复合词的宾语。由此, 动宾式NI复合词中的N并没有影响新动词的及物性, 新动词后面 的宾语位置还可以由其它成分占据——Ⅱ类NI复合词改变了原有的论元结构, 造成了“格的变 迁”。

    从音节上看, Ⅱ类NI复合词所带的宾语成分在音节上是有要求的, 一般是两个或多个音节。 根据它们和动宾式NI复合词的语义关系, 可分为以下几类:

    • 表施事:注册(公司)、出台(新政)、竣工(十大工程)

    • 表对象:注意(卫生)、致电(总统)、有益(健康)

    • 表处所:扎根(农村)、取道(天津)、发兵(俄国)

    • 表目的/原因:造福(人类)、献身(科学)、效力(AC米兰)

    • 表时间:放眼(未来)、圆梦(2019)

    能出现在Ⅱ类NI后的宾语大多表处所或对象, 这两类占了所有宾语总数的一半以上(刘云&李 晋霞:1998, 邱莉芹:2000, 王艳频:2008)。

    不难理解, N虽然和V在句法上构成了动宾关系, 但N在语义上的无定性使其无法再强调句末 焦点、突出主要信息, 这就使得O的出现成为可能。不少学者还认为, 动宾式动词的扩展程度与 其能否带宾语有一定的关系:不能扩展的动宾式动词都能带宾语;有限扩展6)的动宾式动词一 般可以带宾语;而无限扩展的动宾式动词则大多不带宾语, 只有少数能带。而且, 能带宾语的词 义大都比较凝固, 一般不是构词语素的简单意义组合。总之, 动宾式NI复合词的词化程度越高, 带宾语的可能性就越大(高更生:1998)。

    2) 向主格位置的变迁

    Ⅱ类NI不仅可以将其它位置上的成分“提升”为宾语, 还可能“提升”为主语。这种情况在汉语 中并不少见, 大多被认为来自“领主属宾结构”。“领主属宾结构”即句子主语位置的名词性成分和 宾语位置的名词性成分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领属关系(主语是“领有”方;宾语是“隶属”方), 且 谓语动词和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郭继懋:1990)。例如:

    • (1) “焜耀寡人之望, 则又无禄, 早世殒命, 寡人失望。”《左传・昭公三年》

    在领主属宾结构“寡人失望”中, 领有方“寡人”的句法地位为主语7)(黄正德 2007, 孙志农2016), 隶属方“望”为宾语。整个句义突显的是隶属方“望”的状态变化对领有方“寡人”造成的影响。领 主属宾结构中的动词几乎都是表达状态变化的动词, 主要为非宾格动词, 例句中为“失”。

    由于领主属宾结构中的动词大多是非宾格动词, 其唯一论元在深层结构上处于宾语位置, 所 以领有方和隶属方都本该作宾语, 例如:

    • (1) “元忠素称忠正, 张说所坐无名, 若令抵罪, 失天下望。”《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

    • (2) “太傅越既杀王延等, 大失众望。”《资治通鉴・第八十七卷》

    当动词和隶属方被认作同一句法层次的动宾短语、并在汉语韵律的影响下语法化为动宾式NI 复合词后, 领有方被提升到了主语位置。这类复合词在汉语中比较常见, 除“失望”外, 还有“丧 生、寄语、扬名、钟情、失踪”等。(杨作玲2018)

    值得一提的是, 这类NI复合词中的N大多是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如“动身、栖身、葬身、 献身、脱身、露面、出血、断肠、关心、担心、伤心、变色”等等。从跨语言事实上看, 由“动词 +身体(部位)”构成、且有“提升”主格功能的Ⅱ类NI并非汉语特有的现象, 在美洲土著语言Yucatec Mayan(属玛雅语Mayan), Blackfoot(属阿尔冈昆语Algoquian)等语言中都有类似结构。

    3. III类功能:“篇章结构的变迁”(the manipulation of discourse structure)

    Ⅲ类NI大多出现在复综语中, 这些语言的句子成分按其在篇章中的重要性排列:新信息或重 要的信息通常出现在句首。这些焦点成分或“前景”成分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或副词性的。 Ⅲ类NI中的名词性成分N用来使篇章中已知信息或附加信息“背景化”。

    汉语中, 在没有上下文和语境干扰的情况下, 一句话的信息重点通常在陈述部分或谓语部 分。如果谓语动词带有宾语, 该宾语就成为信息焦点。也就是说, 汉语的“常规焦点”通常落在句 尾。不过, 当宾语是人称代词或表示类名的单音节词时, 一般就不能充当信息焦点, 此时焦点则 分别落在人称代词前面的谓词或“谓语+宾语”这个整体结构上。

    汉语动宾式NI中的N是V的宾语, 大多具有离合性8)。当动宾式NI不扩展时, N在词中是无定 成分, 不能用来确指某一对象, 而且几乎都是单音节, 所以无法充当信息焦点。因此, 如果N的 “非焦点”功能可以与篇章中前面已出现、且需要“背景化”的信息相呼应, 就具有Ⅲ类复合词的特 征, 然而汉语中并没有形成这种固定的呼应用法。当动宾式复合词扩展时, N可以为句子的焦点, 失去了“背景化”功能。所以, 汉语中的动宾式NI无论扩展与否, 都不具备Ⅲ类NI的功能。同理, 状中式NI中的名词性语素N虽然是“非焦点”, 却也没有“背景化”前文焦点信息的功能, 所以也不 是Ⅲ类NI。

    4. Ⅳ类功能:“具有指别义的NI”(classificatory Noun Incorporation)

    Ⅳ类NI复合词常有外部名词(短语)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这些名词(短语)和NI复合词中具有无定 语义特征的N相呼应, 对其数量、特征、类别、性质等进行解释。这类NI在汉语中也不少, 根据 其外部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 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 数量:报价(三千)、汇款(两万)、超额(百分之五)、排名(第一)

    • 处所:入籍(天津)、登陆(诺曼底)、落户(上海)、迁都(重庆)

    • 专有名称:取名(张三)、更名(李四)、从师(侯宝林)、变身(蝙蝠侠)

    • 其它:挂职(市长)、卫冕(冠军)、发誓(戒烟)、动员(群众)、从事(这项工作)

    Ⅲ. NI复合词的普遍演变路径及汉语的构词特点

    除区分NI复合词的四种类型外, Mithun(1987)还提出了这四类NI复合词的蕴含层级和演变路 径, 即:

    Ⅳ类功能 > III类功能 > Ⅱ类功能 > Ⅰ类功能

    从蕴涵关系上看, 该层级认为:一种语言中的NI复合词如果具备左侧类型, 且该类型能产, 那么 也通常具备其右侧类型。例如, 一种语言中的NI复合词“具有指别义”(Ⅳ类功能), 那么它通常会同 时具备其他三类功能, 即“篇章结构的变迁”(III类)、“格的变迁”:(Ⅱ类), 以及“词的复合”(Ⅰ类)。

    从演变路径上看, 这四类功能的发展路径(即从功能Ⅰ发展出功能Ⅱ, 再依次发展出功能 III和 Ⅳ)在汉语中也能找到印证, 以下我们将基于史料9)和前人成果, 考察NI复合词的历时演化轨迹:

    1. 上古汉语10)中的NI复合词

    汉语复合词以双音节为主, 自先秦渐兴, 至两汉骤增。词汇的双音节化为句法构词创造了条 件:恰好构成双音节的句法结构随双音化进程也慢慢固化成词(何元建2005)。从上古开始, 汉语 复合词就兼有词法和句法两种语序, 两类语序正好相反11), 表现在NI复合词中, 就是状中式N + V >V(词法语序)和动宾式V + N >V(句法语序)。

    上古汉语中的NI复合词很少, 依程湘清(1992a)对《尚书>、《诗经》、《论语》和《韩非子》 的考察和统计, 所能发现的NI复合词仅有:“稽首”(动宾式)和“自杀, 燕居, 草创, 枝(肢)解”(状中 式)。此时, 动宾式NI复合词大多是名词性的(即V + N >N), 多为官名, 如“执事、将军、司南”等。

    2. 中古汉语中的NI复合词

    东汉时期, 汉语中的NI复合词数量有了明显增加。此时动宾式NI复合词的词义扩大到了一般 动词, 不再限于专名;状中式NI复合词内部的动名语素之间语义关系更加多样化。以《论衡》12) 和《<周礼>郑注》13)为考察对象, 其中的NI复合词有:

    东汉时期的复合词数量大大增加, 虽然词法/句法语序构词已占绝对优势, 但此时的NI复合词 “尚限于不及物动词”“几乎都不带宾语”14)(程湘清1992b)。但到了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一些Ⅱ类 NI复合词的用法, 以《世说新语》、《洛阳伽蓝记》等文献为例:

    • (4) 朕睹此心寒, 远投江表, 泣请梁朝, 誓在复耻。风行建业, 电赴三川。《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 (5) 明府德履冲素, 留心山水, 民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南齐书・高逸传・沈驎士》

    • (6) 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南朝宋・鲍照)

    3. 近代汉语中的NI复合词

    唐宋时期, Ⅱ类功能的NI复合词的数量有所增加, 被提升的宾语以处所(如例7)和对象(如例 8,9)为主, 也出现了提升主语的例句(如例10,11,12):

    • (7) 不乘宝马轻车, 遂乃步行途路。《维摩诘经讲经文》

    • (8) 固(故)请仙哲, 占相斯人。《八相变》(“占相”意为“看面相”)

    • (9) 元昊望见, 遽诘献策戎人曰:“尔言无井, 今乃有泥以护草积何也?”即斩戎人而解去。 《东轩笔录・卷八》

    • (10) 若悟永不受沉轮(沦), 真(直)须在意行忠孝。《维摩诘经讲经文》

    • (11) 顷因暇日,属意艺林。(《北史・常爽传》

    • (12) 俄有军候至曰:“宣徽传语诸官, 请过关吃饭。”《东轩笔录・卷四》

    值得一提的是, 此时还出现了Ⅳ类功能的NI复合词, 但数量很少:

    • (13) 朝廷起狱於秀州, 既而惠卿罢参知政事, 以本官知毫州, 升卿和州监酒税, 温卿勒停, 张若 济除名编管, 缘此党人降黜者纷纷矣。《东轩笔录・卷五》

    • (14) 军中鼓噪央击, 贼大溃, 斩首三千级。《东轩笔录・卷二》

    明代中后期, Ⅰ类功能的NI复合词的种类已经和现代汉语十分接近, 名动语素间的语义关系 非常完备, 以《西游记》和《金瓶梅》为例, 如:

    汉语Ⅰ类
    动宾式NI:
    受事:待客, 持家, 得势, 传令, 赔礼, 上任, 投宿, 发誓,
    施事:动身, 学舌, 变心, 出头, 留心, 留神, 担心, 断气
    原因、目的:报喜, 避暑, 避难, 逃生, 救火
    工具、方式:插嘴, 拌嘴, 散步,
    处所:登基, 拜堂, 还乡, 出家, 当空
    汉语Ⅰ类
    状中式NI:
    自缢, 自尽, 光顾, 云游,
    酬谢, 资助, 面见, 目击, 恩养

    Ⅱ类功能的NI复合词使用日趋广泛, 尤其“NV/VN+O”的结构:

    • (15) 贤弟, 汝等未受天箓, 不得面见玉帝。《西游记・第六回》

    • (16) 高老见这等去邪归正, 更十分喜悦。遂命家僮安排筵宴, 酬谢唐僧。《西游记・第十九回》

    • (17) 韩伙计, 你还把你女儿这礼钱收去, 也是你两口儿恩养孩儿一场。《金瓶梅・第三十八回)

    • (18) 贫道云游四方, 风餐露宿, 要这财何用?决不敢受。(《金瓶梅・第二十九回)

    • (19) (魏)忠贤迁怒(刘)克敬, 谪发凤阳, 缢杀之。《明史・阉党传・刘志选》

    动宾式NI复合词后再带宾语,就加快了它与纯动词趋同的进程,从而产生了一些纯动词的语法 特征, 例如后带“着”、“了”等体标记:

    • (20) 众人扶策着衙内,归到府中。《警世通言・卷十九》

    • (21) 小生在这本庄上,结义了两个朋友,哥哥是王安道,兄弟是杨孝先。《元曲选・朱太守风雪渔 樵记》

    程娟(1992)发现, 在《金瓶梅》中, 动宾式复音词绝大部分是以词的形式出现, 以离合形式出 现的词仅占很小的一部分。然而, 后代汉语中的离合词的比例大大增加, 据董秀芳(2011)统计, 现 代汉语中65%以上的动宾式是词汇化程度较低的所谓“离合词”。

    4. NI复合词在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特点

    以下我们总结了NI复合词的各种功能在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Ⅳ. NI复合词的“整体性”和汉语中的“离合性”

    汉语合成复合词兼有词法和句法语序, 尤其由句法语序所构成的双音节合成复合词相当于 “以词的形式出现的句子”(何元建, 王玲玲2005), 这就造成有些复合词内部结构的整合程度不同, 很多NI(特别当N是非常规宾语时)具有离合性:合则为一个词, 离则为保持着语义和结构上密切 联系的两个词,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形式, 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 即“离合 词”。

    Mardirussian(1975), Mithun(1984)认为, NI中的名词性语素N不能受复数标记、形容词和限定 词的修饰。Mithun(1984)还认为, NI的动名语素之间无法插入时态助词, 这些助词只能出现在复 合词之外。然而, 汉语有些NI复合词由于具有“离合性”, 并没有这些约束。

    不过, 不同NI复合词的扩展能力也不同:有些可以自由扩展, 有些只能有限扩展, 有些则不能 扩展。常见的扩展方式有如下几种:

    • ① 在动名语素之间插入时态助词最常见, 几乎所有具有离合性的动宾式NI都可以插入“着/了/ 过”, 如“化着妆”“吃了亏”“打过架”;

    • ② 用数量或时量补语扩展, 如“见了一次面”“聊了一会儿天”;

    • ③ 插入趋向补语“上”“下(来)”“出(来)”“起(来)”, 如“抽上了烟”“放下心来”“标出价来”“发起火 来”;

    • ④ 用定语扩展, 包括数量词、人称代词、形容词、“什么”等, 如“操了一辈子心”、“沾他的 光”“尽全力”“分什么手”。

    “离合词”普遍被认为属于词汇范畴, 这是因为“离合词”的扩展是为了表达需要而做出的临时 变通, 是变式与特例。不扩展才是其原式和常例(吕叔湘1979王春杨2008赵淑华, 张宝林 1996)。而且, 带上宾语后的离合词(即“VN + O”)无法扩展。

    总之, 汉语中很多动宾式NI具有离合性, 可以临时改变其形态, 兼有词和短语的特点, 不完全 符合前人从语言类型学上对NI普遍特征的描述。“离合性”是汉语NI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Ⅴ. 结论

    金立鑫(2019)指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类语言, 如果我们的研究样本仅仅局限于某 一种语言而不去参照其他语言, 尤其是不参照已有的经过大量跨语言比较研究得出的普遍共性, 只埋头于一种语言的研究传统, 这种研究很可能将研究者引入死胡同。”本文按照这一思想, 扩 大了汉语动名复合动词的研究视野, 探讨了这类复合词的共时类型和历时路径, 并展示了汉语动 名复合动词的内部语义类别, 以及在普遍特征之外的“离合性”特征。

    “离合性”特征源于汉语部分复合词是由句法规则生成的, 这些复合词只是因为具备双音节模 式才经过历时演变发展成词, 因此兼有词和短语的特点。复合词的“离合性”特征造成了它们在动 名顺序、名词性成分的论元语义、能否在动名语素间插入扩展成分等方面的特殊性。对居于词 法和句法中间地带的复合词的形式、意义和历时演化的关注, 无论是对更多地发现现代汉语语 法的个性, 还是对对外汉语教学, 都是有意义的探索。

    Figures

    Tables

    References

    1. 程娟 (1992), 「<金瓶梅>动词研究」, 程湘清主编 『宋元明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2. 程伟 (2012), 「<周礼>郑注双音词研究」,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程湘清 (1984), 「<论衡>复音词研究」, 程湘清主编 『两汉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4. 程湘清 (1992a), 「先秦双音词研究」, 程湘清主编 『先秦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5. 程湘清 (1992b), 「<论衡>复音词研究」, 程湘清主编 『两汉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6. 程湘清 (1992b), 「<世说新语>复音词研究」, 程湘清主编 『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7. 程湘清 (1992c), 「变文复音词研究」, 程湘清主编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8. 董秀芳 (2002),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四川民族出版社.
    9. 冯胜利 (2009),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高更生 (1998),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 『语文建设』 第6期.
    11. 郭继懋 (1990), 「领主属宾句」, 『中国语文』 第1期.
    12. 何元建 (2011), 『现代汉语生成语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何元建・王玲玲 (2005), 「汉语真假复合词」,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5期.
    14. 金立鑫 (2019), 「汉语语序的类型学特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4期.
    15. 刘玉杰 (1993), 「动宾式动词与所带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汉语学习』, 第4期.
    16. 刘云・李晋霞 (1998),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 『江汉大学学报』, 第5期.
    17. 吕叔湘 (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8. 邱莉芹 (2000), 「VN复合词初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1期.
    19. 王春杨 (2008), 「浅析动宾式离合动词」, 『语文学刊』, 第20期.
    20. 王艳频 (2008),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VO1+O2)现象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1. 王云路 (2010), 『中古汉语词汇史』, 商务印书馆出版.
    22. 邢福义编 (1991), 『现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3. 杨作玲・林倢羽 (2018), 「衍生于领主属宾构式的动宾式复合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6期.
    24. 赵淑华・张宝林 (1996),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1期.
    25. 周光磊・程工 (2018), 「汉语VN型复合词的句法生成机制探究」, 『 当代语言学』, 第1期.
    26. Mardirussian, Galust (1975), “Noun-incorporation in Universal Grammar”.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11.
    27. Mithun, Marianne (1984), “The evolution of noun incorporation”. Language 60(4).
    28. Perlmutter &Postal (1974), “Lectures on relational grammar”. Amherst: Summer Linguistics Institute of the LSA.
    1. SEARCH
    2. 온라인 투고 시스템

      (Online Submission)

    3. 한문교육연구소

      (Institute for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4. 편집부
      (Editorial Office Contact)

      - Tel: +82-31-8005-2661
      - E-mail: iher_dku@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