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引言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是一个复杂的语法项目,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外国学习 者习得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 在对越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越南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 引申义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使用时经常出现偏误。 例如:
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不分学习者母语的研究(徐丽,2007;邹华丽,2008;杜芳芳, 2010;刘书书,2012;贺一凡,2012),或面向母语为日语, 英语, 俄语学习者的研究(杨德峰, 2007;杨德峰,2010;土手美树,2012;列娜,2017),专门针对越南母语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 引申义习得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越南学习者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情况如何?在习得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有哪 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偏误?为了对这些问题有一个了解,我们对越南学习者汉语中介语语 料库(2012年版1)(共65万字)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句子进行了穷尽性的提取,并对这些用例 进行分析,希望勾画出越南学习者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情况。
Ⅱ.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习得情况
语料库中一共有644个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用例,其中正确用例共有491个,偏误用例共有 153个。 按初级, 中级, 高级三个阶段统计出每个阶段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正确用例, 偏误用例的 分布情况,详见表1。
为了更直观, 清楚地观察越南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正确率在三个阶段上的发展情况, 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绘制了如下的折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具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正确率高,中级阶 段的正确率低的现象,正应征了Eric Kellerman(1985)所说的“U形行为模式”(U-Shaped Behavior), 即随着中介语的发展,正确率沿着“高——低——高”的线路前进。
1. 初级阶段的习得情况
初级阶段共出现了68个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用例,其中有51个正确用例, 17个偏误用例。 Carl James(1998: 106-113)认为,可以根据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变化形式将偏误分成五类:遗漏, 冗余, 混淆, 错序和杂糅。 借鉴此分类方法,并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偏误,我们将越南学习者初级阶段复 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偏误分成以下五类:一是与其他补语混淆(3个,占17.6%),二是与宾语错 序(2个,占11.8%),三是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1个,占5.9%),四是遗漏(5个,占29.4%),五是 冗余(6个,占35.3%)。 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偏误数量较少(低于3个),这有可能是偶然错误 的情况。 因此,准确地说初级阶段只出现与其他补语混淆, 遗漏, 冗余三种偏误类型,其所占的 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冗余 > 遗漏 > 与其他补语混淆。
1) 与其他补语混淆
(4)*我家乡的河很大,河水也很绿,看得起来太美了。
(5)*栖旭桥弯弯的,看得起来很美丽。
例(4)(5)混淆了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 “看起来”没有可能式“看得起来”,故例(4)(5)的“看得起 来”应改为“看起来”。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有可能是目的语过度泛化的结果。 学习者学了“看 出来”“看得出来”,又学了“看起来”就类推出了“看得起来”。
2) 遗漏
(6)*他把大衣脱放在床上。
(7)*看见他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很得意,跟大家笑。
例(6)(7)中动词“脱”“笑”后没有趋向补语,句子不成立,应在“脱”后面加上“下来”,在“笑”后 面加上“起来”。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样的偏误,是母语影响的结果。 越南语在例(6)(7)这种情况下 直接用动词“cởi”(脱)“cười”(笑)来表达即可,不必在其后面加上任何趋向补语。
(6’)Anh ấy cởi áo khoác để lên giường.
他 脱 大衣 放 上 床
(7’)Nhìn thấy dáng vẻ ngại ngùng của nó tôi rất đắc ý, cười với mọi người.
看 见 样子 不好意思 的 他 我 很 得意 笑 跟 大家
3) 冗余
(8)*母亲停下来,看看小明,张了张嘴,瞅瞅小明,什么也没说出来。
例(8)中动词“说”后边不能加上补语“出来”。 越南语动词“nói”(说)有时直接对应于汉语动词 “说”,有时对应于动趋结构“说出”“说出来”“说出去”。 越南学生不知道汉语何时用动词,何时用 动趋结构来对应越南语动词,所以产生冗余偏误。
(9)*在名字的城市已经说起来一切。
例(9)中应将“说起来”改为“说明”。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若将这 句话翻译成越南语就会发现它完全符合越南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9’)Tên của thành phố đã nói lên tất cả.
名字 的 城市 已 说 起 一切
2. 中级阶段的习得情况
中级阶段共出现了373个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用例,其中有273个正确用例, 100个偏误用例。 这一阶段的偏误用例可归为以下五类:一是与其他补语混淆(9个,占9%),二是与宾语错序(14 个,占14%),三是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24个,占24%),四是遗漏(27个,占27%),五是冗余(26 个,占26%)。 其所占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遗漏 > 冗余 > 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 > 与宾语错序 > 与其他补语混淆。
1) 与其他补语混淆
(10)*你把邮票贴上去这封信。
例(10)混淆了趋向补语与介词短语补语,“贴上去这封信”应改为“贴在这封信上”。 越南学习者 出现这种偏误,主要是受越南语的影响。 “贴在这封信上”越南语的表达为“dán lên bức thư này”, 直译成汉语是“贴上去这封信”。
(11)*回过现在的情况来,社会越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因此越变化。
例(11)混淆了趋向补语与结果补语,“回过现在的情况来”应改为“回到现在的情况”。 越南学习 者出现这种偏误有可能是受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的影响。 汉语的“回过头来”相当于越南语“quay đầu về”。 越南学习者学了“回过头来”之后就以为将任何宾语放在“头”的位置时就会表示越南语 “quay về + O”的意思,因而产生了类似例(11)的偏误。
2) 与宾语错序
(12)*看见他干这种坏事,人们不禁生气起来。
“生气”是离合词。 离合词带复合趋向补语时,离合词的动语素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前,名 语素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 因此,例(12)的“生气起来”应改为“生起气来”。 越南学习者出 现这种偏误,主要是受越南语的影响。 “生起气来”越南语为“tức giận lên”,直译成汉语“生气起 来”。
(13)*不如去找她说出来你的感情。
例(13)中,宾语“你的感情”是有定的非处所受事宾语,句子是表未然的。 据郭春贵(2003)的考 察结果,当宾语为有定的非处所受事宾语,句子表未然时,宾语要位于复合趋向补语前边或中 间。 张伯江(1991), 刘月华主编(1998: 43)指出,宾语位于复合趋向补语之前这种用法在实际语言 中很少见。 因此,例(13)的“说出来你的感情”应改为“说出你的感情来”。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 误,是受越南语的影响。 越南语中没有复合趋向补语,越南语一般会用“ra”(出)来对应汉语简单 趋向补语“出”和复合趋向补语“出来/出去”,且不管宾语位于复合趋向补语的前, 后或者中间越 南语都会用相同的格式来对应。 “说出你的感情来” 越南语为“nói ra tình cảm của bạn”,直译成 汉语“说出来你的感情”。
3) 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
(14)*是老赵骗了我,现在我才明白起来。
例(14)把“起来”和“过来”混同起来了。 “起来”用在动词“明白”后表示进入新的状态,而句子的 意思却是表示恢复到正常的积极的状态,故“明白起来”应改为“明白过来”。
(15)*我耐心地劝了他半天,他已经愉快下来。
例(15)混淆了趋向补语“下来”和“起来”。 “愉快”是正向形容词。 根据刘月华(1987)的考察结 果,趋向补语“下来”不能跟正向形容词搭配。 因此,例(15)的“愉快下来”应改为“愉快起来”。
4) 遗漏
(16)*人们的生活日益好。
(17)*你写的作业太乱了,我难以读。
例(16)的“好”后面遗漏了趋向补语“起来”。 例(17)的“读”后面遗漏了趋向补语“下去”。 越南学 习者出现这样的偏误,是越南语影响的结果。 越南语在例(16)(17)的情况下直接用形容词“tốt” (好), 动词“đọc”(读)来表达即可,不必要在其后面加上趋向补语。
(16’)Cuộc sống của mọi người ngày càng tốt.
生活 的 人们 日益 好
(17’)Bài tập của em lộn xộn quá, tôi khó mà đọc.
作业 的 你 乱 太 我 难以 读
5) 冗余
(18)*现在他生活得轻松愉快,没有困难的事发生出来。
例(18)中趋向补语“出来”是多余的。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显然是越南语影响的结果。 汉 语动词“发生”后边不能加上趋向补语,但越南语动词“phát sinh”(发生)一般要与趋向动词“ra”(出) 搭配。 可见,越南学习者到了高级阶段仍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他们用越南语中的动趋结构生 成了汉语的动趋结构,但不是他们所生成的动趋结构都符合汉语语法,因而产生了偏误。
(19)*你小声一点吧,要是孩子醒过来我就没有时间做饭。
例(19)中,趋向补语“过来”是多余的。 汉语“醒过来”一般用在病人或睡得时间很长的情况。 该 例中,“孩子”不是生病,他在睡午觉,母亲争取孩子睡午觉的时间去做饭。 因此,“醒过来”应改 为“醒了”。
3. 高级阶段的习得情况
高级阶段共出现了203个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用例,其中有167个正确用例, 36个偏误用例。 这一阶段的偏误用例可归为以下五类:一是与其他补语混淆(3个,占8.3%),二是与宾语错序 (7个,占19.4%),三是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11个,占30.6%),四是遗漏(5个,占13.9%),五是 冗余(10个,占27.8%)。 其所占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 > 冗余 > 与宾语错 序 > 遗漏 >与其他补语混淆。
1) 与其他补语混淆
(20)*随着时间流过去,他们也渐渐长大了。
例(20)混淆了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流过去”应改为“流走”。 “随着时间流走”在越南语中的表 达是“cùng với thời gian trôi qua”,直译成汉语“随着时间流过去”。 越南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影响 而导致了偏误。
(21)*功课要做出来交给老师。
例(21)混淆了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做出来”应改为“做完”。 汉语“制作”类动词与趋向补语 “出来”搭配,表示经过动作受事由无到有。 越南学习者受此影响产生了偏误。
2) 与宾语错序
(22)*如果您放手下来就觉得很爽朗。
(23)*有时我也不知道我们怎么吵架起来。
“放手”和“吵架”都是离合词。 离合词带复合趋向补语时,离合词的动语素要放在复合趋向补 语之前,名语素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中间。 因此,例(22)的“放手下来”应改为“放下手来”,例 (23)的“吵架起来”应改为“吵起架来”。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主要是受越南语的影响。 “放 下手来” 越南语为“buông tay xuống”,直译成汉语“放手下来”;“吵起架来”越南语为“cãi lên”, 直译成汉语“吵架起来”。
3) 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
(24)*每次讲课文,哪个好词,哪个佳句她总叫我们用笔画上来,好让我们学习人家的用法。
例(24)混淆了趋向补语“上来”和“出来”。 汉语中动词“画”不能和趋向补语“上来”结合。 根据句 子的意思,“画上来”应改为“画出来”。
(25)*那么大的一个中国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例(25)混淆了趋向补语“过来”和“起来”。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大致是目的语规则过度 泛化的结果。 汉语趋向补语“过来”的引申义之一是表示度过一段艰难的时期或难关,如“生活过 来”“坚持过来”。 受此影响他们以为“发展”可以和趋向补语“过来”搭配。 例(24)的“发展过来”应改 为“发展起来”。
4) 遗漏
(26)*现在只有他一个人进修,他疯狂地奔跑着,他大声地哭了。
(27)*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要讨论。
例(26)(27)中,动词“哭”“讨论”后边没有趋向补语,句子不成立,应在“哭”后面加上“起来”, “讨论”后面加上“下去”。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样的偏误,是母语影响的结果。 越南语在例(26)(27)这 种情况下直接用动词“khóc”(哭)“thảo luận”(讨论)来表达即可,不必在其后面加上任何趋向补语。
5) 冗余
(28)*我们怎么能发现出来?
例(28)中趋向补语“出来”是多余的。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显然是越南语影响的结果。 汉 语动词“发现”后边不能加上趋向补语,但越南语动词“phát hiện”(发现)一般要与趋向动词“ra”(出) 搭配。 可见,越南学习者到了高级阶段仍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他们用越南语中的动趋结构生成 了汉语的动趋结构,但不是他们所生成的动趋结构都符合汉语语法,因而产生了偏误。
(29)*两个人相识到结婚以近过了一段互相了解的中时间,但如果一起生活了起来才发现“相 差太远”就容易出现裂痕。
例(29)中趋向补语“起来”是多余的。 越南学习者出现这种偏误,是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的结 果。 汉语“动词 + 起来”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但不是所有动词都能跟趋向补语“起来”搭配表示 这个意思。 动词“生活”就是其中一个,它不能与趋向补语“起来”搭配。
Ⅲ. 与汉语母语者使用情况对比
我们将越南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使用情况与汉语母语者进行对比,并通过似然比检 验(Likelihood Radio Test)来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越南学习者复合趋向补语引申 义的使用是否存在超用, 少用现象。
该检验方法由Neyman & Pearson于1928年提出的(陈希孺,2007: 324),对数似然比LL的计算 公式如下:
其中,a和b分别是考察对象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次,c和d分别是两个语料库的规模,E1 和E2分别是两个语料库的期望值(Paul Rayson & Roger Garside,2000: 1-6)。
越南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上表显示,越南学习者未使用“表示进入新的状态”的“上来”, “表示失去正常状态”的“过去”和 “表示胜过”的“过去”,复合趋向补语的其他引申义越南学习者都使用了。 “表示恢复到正常的积 极的状态”的“过来”和“表示进入新的状态”的“起来”越南学习者的使用频率比汉语母语者低得 多,有少用现象,其对数似然比表明它们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 < 0.01)。 复合趋向补语的其他 引申义越南学习者的使用情况和汉语母语者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1),不存在超用, 少用现象。
Ⅳ. 结语及教学建议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越南学习者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模式是“U形行为模式”。 在 不同的汉语水平阶段,越南学习者会有不同的习得表现,偏误情况也有些不同。 初级阶段只出 现三种偏误类型:冗余, 遗漏, 与其他补语混淆。 中级和高级阶段出现了五种偏误类型:与其他 补语混淆, 与宾语错序, 与其他趋向补语混淆, 遗漏, 冗余。 不管是在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还是高 级阶段,“冗余”仍是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主要偏误类型。 影响习得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 及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 与汉语母语者相比,越南学习者未使用“上来” 表示进入新的状态, “过 去” 表示失去正常状态, “过去”表示胜过,有少用“过来” 表示恢复到正常的积极的状态, “起来” 表示进入新的状态的现象。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对越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教学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分阶段教学。 八个复合趋向补语的虚化程度不同,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不同。 Graeme Kennedy(1998:282)曾经说过,高频语言项目应当是初级和中级阶段的教材内容和大纲顺序的 教学重点。 可见,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教学中应先教母语者使用频率高的义项,再教使用频率 低的义项。 如:先教表示进入新状态的“起来”, 表示接合以至固定的“起来”,再教表示突出, 隆 起的“起来”;先教表示整体脱离的“下来”,再教表示完成某一动作的“下来”;先教表示继续进 行或保持某动作/状态的“下去”,再教表示由动态进入静态的“下去”。
第二,示例要有典型性。 例子是学习者了解语法点的最好材料,也是学习者模仿的对象。 汉 语母语者常用的动趋搭配也是汉语学习者在使用中最有可能遇到的。 因此,教师及教材应以汉语 母语者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趋搭配作为例证,如:停下来, 说下去, 想起来, 醒过来。
第三,结合汉—越对比。 给外国人讲汉语语法,不能就事论事,只讲汉语本身。 因为外国学 生的头脑中早已先入为主的有了其母语或所学外语的语法规律,他们会时时拿出来比附。 如果通 过语际对比来讲,就会更加显露汉语语法的特点。 只有突出汉语语法特点并讲透了,外国学生才 易于理解(赵金铭,1994)。 Ronald Sheen(1998)的实验研究证明,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使用对比分 析输入语言在减少偏误率方面比不使用对比分析输入语言更为有效。 因而教师不能只讲解汉语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本身,还需要结合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讲 解。 如:复合趋向补语“下来”的引申义在越南语中有“lại”“được”“trở lại”“đi”“ra”等多种对应形式, 教师需要将两者结合讲解,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
第四,增加练习数量。 据杨德峰(2010)的考察,现有教材中虽然都安排了复合趋向补语引申 用法的语法点,但没有相应的练习或练习过少。 因此,有必要增加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练习 数量。
第五,设计越译汉练习。 学习者的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的影响,产生于语码转换的过程中。 教材中现有的练习形式不能较全面地检测到越南学习者所能产生的偏误,应设计一些具有复合 趋向补语引申义“陷阱”的越汉翻译练习,让学习者意识到不能依靠母语语感来生成汉语句子, 有助于减少因母语负迁移影响而产生的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