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지 검색
Download PDF Export Citation Korean Bibliography PMC Previewer
ISSN : 2672-1902(Print)
ISSN : 2672-1341(Online)
International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4 No.1 pp.15-29
DOI : https://doi.org/10.36523/HERC.2021.4.15

Study on Layout and Stylistic Rules of Pei Xi

Jiang Yan*
20210831 ; 20211010 ; 20211209

Abstract


Pei Xi is a book of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by Guo Zhongshu in WuDai. It epitomized the dictiona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are produced since WeiJin. The 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of Pei Xi are unusual. This thesis will analyse them and draw a conclusion by summing up the values of Pei Xi,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s. In short, it is worth standardizing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 dictionary and researching their developing rules.



《佩觽》的构成和编排体例研究

姜 燕*
*중국노사관계연구소 / E-mail: jiangyan0000@163.com

초록


《佩觽》는 오대 송초 郭忠恕가 저술한 자서로, 위진시대 이후 자형을 판별한 자서들의 종합 판이다. 이 책의 구성과 배열은 매우 독특한 형식적 특성을 지니고 있다. 구성은 “三科”와 “十 段”으로 나뉜다. “三科”는 이론 영역으로 “造字之旨”, “四声之作”, “传写之差”으로 설명되고 있다. “十段”은 구체적인 내용으로 표제자를 음가에 따라 열 가지로 배열하는 형식으로 구성되 어 있다. 결론적으로 이 책의 구성과 배열의 특성은 다른 자서에서 보기 어려운 특성을 지니고 있기 때문에 이 구성과 배열의 특성과 작용을 분석하는 것은 의미있는 연구 영역이다. 특히 지금의 문자학이 자전학 연구에서 중요한 가치와 의의를 지닌다.



    Ⅰ. 《佩觽》的构成

    《佩觽》是五代后周郭忠恕撰写的一部字书,是魏晋以来辨形字书的总结,对于规范汉字以 及研究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书问世以来,作为一本辨正文字, 规范文字的 字样书,受到历来学者的重视,研究《佩觽》,可以为今后写出科学的文字学史, 辞典史提供详 实可靠的个案研究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构成和编排体例独具特色。

    《佩觽》一书分为三卷,卷上备论“造字之旨”, “四声之作”与“传写之差”,是为三科。 这是关 于汉字构形及汉字演化的思想理论,占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一,这在传统的字典中是没有的。 回 顾小学研究的历史,传统文字学研究方法和字典的编纂基本上都是重文字本身的离析性考释而 轻理论阐释。 汉代许慎撰写《说文解字》,将九千多字归于五百四十部,并给“六书”下了较为 系统的定义,这无疑是一种理论的概括,但理论篇幅也只有其叙言而已。 唐代颜元孙的《干禄 字书》,张参的《五经文字》,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等,也都只是在叙文中交待一下撰 写体例或写作目的。 郭忠恕却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系统, 具体地阐述了他关于文字演化的理 论纲领,为后世关于文字演化的理论建设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上及方法上的思路。 何仲英1922年 出版的《新著中国文字学大纲》,在“字形”一篇中指出文字学要讨论的主要课题是“字形的起 源”“字形的变迁”“造字的原则”“通假字”等,这些课题都可以在《佩觽》卷上理论中找出相应的 源头。

    中下两卷列形近音近易混的字,按四声分为十部,是为“十段”。 即平声自相对,平声上声相 对, 平声去声相对, 平声入声相对, 上声自相对, 上声去声相对, 上声入声相对, 去声自相对, 去声 入声相对, 入声自相对。 这样,把可能出现的同音字及二音相近者都包罗在内。

    “卷下末附有与篇韵不同的十五字和辨证讹误者一百一十九字,考证非原书所有,不知何人 所加,这儿不作体例分析。

    上面是《佩觽》一书的基本构成。

    Ⅱ. 《佩觽》的编排体例

    下面对编排体例做全面的分析:

    (一) 卷上是全书的理论纲领,分为“三科”。

    HERC-4-1-15_I1.gif

    1.“其一曰造字之旨,始于象形,中则止戈反正而省声生焉。”

    在这一部分,说明文字自产生以来,造字和用字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易,先举例,后总结, 例字下有小字注释。 如:

    “有以水为凝,有以渴音竭,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则,其矛盾有如此者;刑罰从寸, 应對从士,曡恶太盛,媒贵为神,其立教有如此者。” 这样的“其╳╳有如此者”共列出18类:矛 盾, 立教, 逸驾, 相承, 迁革, 浅陋, 野言, 备率, 滥读, 寓言, 多僻, 离合, 祛惑, 独擅, 不典, 缪误, 俗讹, 芜累。 这不仅揭示了后世文字发展演变中出现的种种讹误和流弊,也全面展示了伴随汉字 发展而形成的种种文字现象,其价值在下文中将专门论述。

    2.“其二曰四声之作,始于譬况,中则近烟为殪,而翻语生焉。”

    郭忠恕考察了自先秦以来文字注音方式发生的变化,即从譬况,到直音,又到反切。 而魏晋 以后,“世变人移, 音讹字替”,“楚夏声异,南北语殊,同言异字, 同字异言”,语音在使用和发 展中存在种种问题,因而也使文字使用发生了混乱。 郭忠恕用大量的例子说明这种现象,其体 例同“造字之旨”。 如:

    “有以见知(如字) 之为知(贞义翻)谋,1)子孙(如字)之为孙(先困翻)让,是谓四声;征召(如字) 之为召(上照翻)公,小大(如字)之为大(他盖翻)学,乃从一韵;敦(如字)厚之为敦(丁聊翻)弓,书 卷(已倦翻)之为龙卷(古本翻),又依旁纽;陶(如字)丘之为臯陶(余招翻),乡党(如字)之为党(之 仰翻)氏,即用邻音;人(如字)民之为人(音小)君,献(如字)酬之为献(辛禾翻)象,全借别字,其 约文有如此者。”

    “二百为皕,二十为廿,三十为卅 ,四十为卌,其务省有如此者。”

    以“其╳╳有如此者”共列出14种现象:约文, 求意, 交相, 务省, 疑韵, 拘忌, 变古, 避讳, 声近, 方言, 鷇音, 洧溷, 赘韵, 尚俗等。 罗列出与“四声”有关的文字学问题。

    3.“其三曰传写之差。 始则五日三豕,帝虎鲁鱼,中则兴云剖疑,缮完先觉。”

    郭忠恕举了大量的例子,用“其╳╳有如此者”写出顺非, 浮伪两种现象,丰富而精彩的例释 是这一部分的主要特色。2)

    (二) 中下两卷的编排体例与卷上不同,这两卷是卷上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内容。

    第一, 编排体例

    1.按音组合总体分类编排

    中下两卷收字1571字,按四声编排。 平上去入自相对及两两相对,根据排列组合规律可以出 现十种情况:3)即平声自相对,平声上声相对, 平声去声相对, 平声入声相对, 上声自相对, 上声 去声相对, 上声入声相对, 去声自相对, 去声入声相对, 入声自相对,是为“十段”,这样,把可能 出现的同音字及二音相近者都包罗在内,这种按音近组合的编排方式既便于辨音,又便于查 检,是有用有效且富有启示的分类编排方法。

    2.字头编排

    《佩觽》一书抛开传统字书以单字为字头的编排体例,设多字字头。 这一方面是受《干禄字书》 的启发,一方面也是《佩觽》辨析形近音近字的需要。 “十段”共收759条,双字头为710条,约占 93.5%,三字头45条, 四字头4条,共占字条的6.5%,绝大部分为双字字头。 把字形相近, 读音也 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作为一条进行注音, 释义, 析形,在比较中显示这些字在读音, 意义和形体 上的差异。 如:

    • 僮徸:上音童,僮仆。 下昌容翻,行貌。 (卷中,16页)

    • 盂盂:上羽俱翻,器也,字从于思之于。 下公丹翻,盘也,字从干禄之干。 (卷中,19页)

    • 檐擔:上余廉翻,正簷字;下丁甘, 都滥二翻,荷也。 (卷中,27页)

    • 毌毋母:上古丸翻,穿物也;中武扶翻,禁止之辞;下莫后翻,父母。 (卷中,24页)

    • 肝盱盰旰:一古安翻,木藏也;二沉于翻,盱眙县;三古旦翻,张目也;四亦古旦翻,日晚。 (卷上,29页)

    《佩觽》的多字头的形近字对比编排,不仅有助于规范文字,对后世辞书的编排也有重大的 影响

    第二, 说解体例

    《佩觽》中下两卷说解文字,必先注音,然后释义,偶或析形,析形者仅占3.6%。 多音多义 者并列举出,极个别由于析形较繁而没有释义。 如:

    • 憧幢:上昌容翻,往来;下直江翻,塔也。 (卷中,15页)

    • 椎推:上直追翻,栈车;下他回翻,推挽。 (卷中15页)

    • 杨扬:并余章翻,上柳也,亦州名,下举也。 (卷中16页)

    • 陜陝:上遐甲翻,隘也,从二人,下矢冉翻,郡名,从二入。 (卷下,37页)

    • 瞴膴:上文扶翻,目瞴瞜。 下火孤翻,无骨腊,又文扶翻,地名,在弘农。 (卷中,19页)

    1.注音方式

    《佩觽》中下两卷所收1571字无一字无注音。 每一条下先为字注音。 郭忠恕在卷上总纲部分讲 “四声之作,始于譬况,中则近烟为殪而翻语生焉”,“近烟为殪”即直音法,“翻语生焉”即反切 法。 郭忠恕对注音史上的“譬况法”“直音法”“反切法”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指出了十四种因读 音造成的文字混讹现象。 如第一种以音别义称之为“约文”,形成“约文”的原因是“从一韵”“依旁 纽”“用邻音”“借别字”。 可见郭忠恕对这些音韵训诂知识是观之烂熟于心,用之游刃有余。 郭氏 注音主要用反切,占96.6%,少部分用了直音,54字,占3.4%,没用譬况。 这也是忠恕“择优选 用”用最能准确表达字音的方法注音。 如:

    • 仝:音同。 (卷中,15页)

    • 徘:音裴,徘徊。 (卷中,16页)

    • 椎推:上直追翻,下他回翻。 (卷中,15页)

    • 桃挑:上徒刀翻,下他遥翻。 (卷中,16页)

    凡一词的多个义项,郭忠恕注意从声音上加以区分,其方式为:“╳╳翻,某也,又╳╳ 翻,某也。” 不同义项注明不同的反切。 如:

    • 扮:伏粉翻,握动;又华买翻,乱也。 (卷中,24页)

    • 枇:旁脂翻,枇杷,亦卑水翻,所以载生体。 (卷中,25页)

    或者一词多音者,往往用“╳╳, ╳╳二翻”这种多音字共91例,占6%左右。 如:

    • 肪:扶良甫王二翻,脂也。 (卷中,23页)

    • 檐:丁甘都滥二翻,荷也。 (卷中,27页)

    二字同音者,注为“并╳╳翻“。 这主要出现在平, 上, 去, 入自相对中,个别出现在三字头的 两字,共出现230对,460字。 如:

    • 杠扛:并古窗翻,上床前横木,下扛鼎。 (卷中,15页)

    • 楎揮:并许归翻,上在墙者谓之楎,下挥霍。 (卷中,15页)

    • 只有一例同音字注音方式稍异,为:

    • 笵范:上防凵翻,下亦防凵翻。 (卷下,37页)

    郭忠恕用当时最能反映文字读音实际的反切法注音,并对多音字给出了明晰的标音注释。 这 既不同于传统《说文》,也不同于唐《干禄字书》,卷中卷下与卷上的纲领相呼应,成为一个 纲举目张的整体。

    2.释义方式

    《佩觽》对字的释义,不同于以往字书,它只列字的常用意义,而不分出其本义, 引申义或假 借义,全面系统方面无法与其它字书如前代的《九经字样》, 后代的《六书故》相比,但该书旨 在“童子之事”教蒙童识字,旨在规范常用字,其编书的目的决定了它只收常用义,这是它的释 义原则,也成为释义的显著特征。 应当说这种简明释义使它成为当时学童举子, 考官刻工使用最 便捷的工具书。 如:

    • 盲肓:上目疾,下膏肓。 (卷中,16页)

    • 杭抗:上杭州,下抗举。 (卷中,26页)

    • 模摸:上楷模,下扪摸。 (卷中,29页)

    也有部分给出两个意义,这两个意义均为常用义。 如:

    • 杷:木杷亦枇杷木。 (卷中21页)

    • 柤:果名,亦药滓。 (卷中,18页)

    • 佶:正也,闲也。 (卷下,40页)

    部分字义下面用引文代替注释,但不注明出处,类似于以例举之。 这样的释义方式共20例, 约占1.3%,这种方式固然保留了经典文献的用例,为查找文献提供了依据,但如果对经书本身 不甚明了,那么这种方式也无法告诉查阅者具体的意义。 从使用角度考虑,颇不方便。 如:

    • 摽:摽有梅,亦作HERC-4-1-15_img1.gif。 (卷中,15页)

    • 柙:虎兕出于柙。 (卷下,40页)

    • 澌:死之言澌也。 (卷中,28页)

    • 溥:溥天之下。 (卷中,21页)

    • 柝:重门击柝。 (卷下,43页)

    第一例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第二例出自《论语·季氏》,第三例出自《释名·释丧 制》,第四例出自《左传·昭公七年》,第五例出自《周易·系辞下》。 可能当时人们对这些引文 还相当熟悉,不需要详细注明。 但以引文作注释,于义未详。 而且对于对上述经典文献不熟悉 的人来说,这样的释义看上去如坠云里雾里。 若先给出词义,再证之以文献用例,则甚为恰当。 郭忠恕确实也做了这样的努力,先解释后证明,这种释义方式共48例,约占全文的3%,如:

    • 扳:挽也,《公羊传》曰“扳隐而立”。 (卷中,24页)

    • 掸:触也,《太玄经》云“掸击其名”。 (卷中,24页)

    • 揕:击也,《史记》“右手揕其胸”。

    • 礿:戎衣,《传》曰:“礿服振振”。 (卷中,31页)

    《佩觽》广泛引征各种文献,字书如《说文》,《广雅》,《释名》,《声类》,《玉篇》,《姓 苑》,《字林》,《干禄字书》,经史子书如《尚书》,《国语》,《周礼》,《论语》,《孟子》,《庄 子》,《楚辞》,《山海经》,《史记》,《汉书》,《公羊传》,《鬼谷子》,《太玄经》,《切韵》等, 还有上面已提到的20处没注明出处的引文注释。 于此可见郭忠恕精通经传,尤工小学,释义引经 据典,信而有征,使得这部字书有了相当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还有一部分字在解释过程中,对疑难释字作进一步的解释。 这种释例共20例,绝大部分是给 释字注音,小部分是对释字释义。 如:

    • 滳滴:上滳河,从商。 商,式羊翻。 下水滴,从啇。 啇,古啻字。 (卷中,31页)

    总之,《佩觽》一书释义条例简单明了,极便使用,与撰写宗旨“童子之事,得立言于小学” 相一致。

    3.析形方式

    总观《佩觽》中下两卷,对字形进行专门分析的并不算多,仅有56例,约占全文的3.6%。 如:

    • 仝:从人下工。 (卷中,15页)

    • 盂盂:上器也,字从于思之于,下盘也,字从干禄之干。 (卷中,19页)

    • HERC-4-1-15_img2.gif:上和也,字从戈矛之矛,下木也,字从我予之予。 (卷中,23页)

    但是这部书的字头是以形近字成组排列在一起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形体上的对照和比较,偏 旁或部首不同者,一目了然,如“朾打”, “橦撞”, “抢枪”, “批枇”, “捂梧”, “杭抗”, “傳傅”, “昜易” 等。 对于字形极易相混的字则给予详细的辨析。 指出差异。 如:

    • HERC-4-1-15_img3.gif:上辟也,象舟之后殳以进之,下从丹青之丹,出贾谊传。 (卷中,19页)

    • HERC-4-1-15_img4.gif:上北方干也,字中画长,下壬然而立也,从亻下土。 (卷中,24页)

    • 陜陝:上隘也,从二人,下郡名,从二入。 (卷下,37页)

    总观全文,虽偶或析形,但又统篇在展示文字形体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这种以对比排列 的方式展示文字形体,在文字史, 字典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它突破了传统字书单个析形的方式, 借鉴《干禄字书》的编排思想又自成一家。 有人说它直承《干禄字书》,其实,《佩觽》看上去与 《干禄字书》相同,实则异之。 《干禄字书》是把一个字的正俗通诸体排在一起,目的是辨正文 字正俗;《佩觽》则是将形近音近的易混易讹字排在一起,在比照中以示区别,二者有质的差别。

    Ⅲ. 总结

    综上所述,在结构和编排体例方面,《佩觽》一书既有理论纲领为指导,又有详细具体的内 容印证。 编排整齐有序,说解精练而又明确,是魏晋以来辨形字书的总结,是五代时期文字学 史上的杰作,这样评价是不过分的。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部书的编排有其不足之处。 辨析 形近字是此书的宗旨,将形近字放在一起成组排列是本书不成文的编排条例,郭忠恕又要按声 音分类以便于查检,同时照顾到这两方面实属不易。 对于形近的三个或四个字,若声音均不同, 就无法在“十段”中给予合适的位置,不得已而分成几组,不便于对照。 如“巴HERC-4-1-15_img5.gif”(平入相对,30 页),“己已巳HERC-4-1-15_img6.gif”(上去相对,36页),这两组字字形极为相似,尤其是“ ”与“HERC-4-1-15_img6.gif”,但没有放在 一起对照;再如“盼肦”(平声自相对,21页)和“肹盼肸”(去入相对,40页),也没有放在一起。 但 瑕不掩瑜,郭忠恕在编排方法上的这种尝试,无疑给后来者许多重要的启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编排体例方面,无疑,《佩觽》是受了《干禄字书》的 启发,多字头成组并按声音进行编排,但郭忠恕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佩觽》“十段”的编 排创造性地将四声各自相配或两两相配,将同音字, 音近字成组排列在一起作为字头,进行对 比分析。 这样不但便于查检,而且易于辨析,这是其它字书编排体例从未有过的。 同时,音同, 音近之字又以形似易误的两字或多字排在一起,完成析形工作,这在当朝及后世产生了很深远 的影响。 《佩觽》成于五代,与南唐徐锴徐铉齐名,二徐继承传统,郭忠恕则开创新例,为学 童举子, 考官书匠乃至士大夫提供了便捷性, 可靠性很高的工具书。 清人李调元写的《六书分 毫》完全采用郭忠恕《佩觽》中下两卷的编排体例,将形近字成组排列。4) 该书收字1270个,其 中近一半是引自《佩觽》。 不同之处是将郭忠恕的“十段”改成三部,即:一, “字有形似同而音 义别者”收612字,与郭书同者366字;二, “字有音似同而形义各别者”收140字,与郭书同者75字, 这两部分引自《佩觽》均在一半以上;三, “字有形似异而音义同者”收518字,与郭书不同,这 是因为《佩觽》旨在辨析形近字,《六书分毫》第三部分是“形似异者”。 但《六书分毫》释义与 《佩觽》大抵相同,均只释常用义。 可见,《六书分毫》基本上继承了《佩觽》,可见在有清一 代小学大盛时期,《佩觽》一书的编排体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即使在近现代,字典的编 排,尤其是辨析形近字的字书,无一不借鉴《佩觽》创建的多字头对照的体例。 如杜智群编的 《形近易误字八百组》,5)收字与《佩觽》大抵相当,很多字头如“丰半”“毋母”“爪瓜”等都直接 来自《佩觽》。 朱盛科编的《常用形似字辨析》,6)收字主800多组,在编排上与《佩觽》相同, 收字也多与《佩觽》重,如“乜也”, “己已巳”, “元无”, “片爿”等等。 这些字的对比辨析,为学习, 识读, 写作编辑和印刷提供了模本,有助于汉字的规范与使用。 综上所述,《佩觽》一书的构成 和编排体例,对我们的文字学和字典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对我们进行汉字的规范和字典词 典的编纂也无不有指导意义。

    Figures

    Tables

    References

    1. Guo Zhongshu郭忠恕,PeiX i·佩觽The forty-ninth year of The Qing Dynasty kangxi (1711) Zhang Shijun Ze Cuntang five kinds of books清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张士俊泽存堂五种本, thread binding线装. The library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has this copy.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 此本。
    2. Zhang Can张参,Wujing Wenzi五经文字[ Characters of the Five Classics], 丛书集成初编本the first edition of series,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1936-6.
    3. Yan Yuansun颜元孙,Ganl Zishu干禄字书[Ganlu Character Book], 丛书集成初编本 the first edition of Series,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1936-6.
    4. Tang Xuandu唐玄度,Xinjia Jiujing Ziyang新加九经字样[New Plus Nine Classics],丛书集成初编本 the first edition of Series,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1936-6.
    5. Li Diaoyuan李调元,Liu S hu F en h ao,六书分毫,volume 1075 the commercial Press丛书集成初编第 1075册,商务印书馆 [The Commercial Press ] , 1936-6.
    6. BI Yuan毕沅,,Jingdian wenzi bianzheng Shu 经典文字辨证书[Classic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Certificate] 丛书集成初编本preliminary edition of Series,商务印书馆 [The Commercial Press], 1936-6.
    7. Li Jianguo李建国,Hanzi Guifan Shi汉字规范史[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Norms], 语文出版社 [Chinese Language Publishing House], 2000-3.
    8. Liu Yeqiu刘叶秋,Zhongguo zidianshi lve中国字典史略[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Dictionary]中华 书局[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6.
    9. Qian Jianfu钱剑夫,Zhongguo gudai zidian gailun中国古代字典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ies],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1986-1.
    10. Du Zhiqun杜智群,Xingjin yiwuzi babaizu形近易误字八百组[Eight hundred Groups of Shaped And Easy To Mistake Characters], 印刷工业出版社[Printing Industry Press] 1984.
    11. Zhu Shengke朱盛科,Changyong Xingjinzi bianxi常用形近字辨析[Analysis of Common Forms and Characters], 广东人民出版社[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2.
    12.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Commentary on The Thirteen Classics: Justice of Zhouyi], 上海古籍出版社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97.
    13. Wang Xianqian王先谦, Shiming Shu zheng bu 释名疏证补[Releasing Names and Shuzheng Supplemen]t, 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影印清·光绪二十二 年本[photocopied Qing Guangxu 22th edition] 1984.
    14. Yang Bojun杨伯峻,Chunqiu Zuozhuan zhu春秋左传注[Annotated Zuo Zhuan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中华书局[Zhonghua Book Company]1981.
    15. [Qing] [清]Wang Songwei王颂蔚,Xie li qing Yizhu sizhog写礼庼遗著四种[Four Kinds of Writing Xie li qing's Legacy], 溪王氏刊本[ Xi Wang's edition] the four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5) .
    1. SEARCH
    2. 온라인 투고 시스템

      (Online Submission)

    3. 한문교육연구소

      (Institute for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4. 편집부
      (Editorial Office Contact)

      - Tel: +82-31-8005-2661
      - E-mail: iher_dku@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