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지 검색
Download PDF Export Citation Korean Bibliography PMC Previewer
ISSN : 2672-1902(Print)
ISSN : 2672-1341(Online)
International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3 No.1 pp.17-36
DOI : https://doi.org/10.36523/HERC.2020.3.1.17

Ancient and Modern Vietnames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t Future

Hoang Thi Thu Thuy*
*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 / E-mail:
thuyhoangdph@hcmussh.edu.vn
20200713 ; 20201015 ; 20201030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Vietnam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is being spread almost everywhere. In ancient time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various aspects of Vietnam was not denied. In the past, Vietnamese named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word of sages’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word’, and its status was highly respected. As the illiterate people saw a Chinese character on a small waste paper, they must be bent and took it, respectfully placed it on ‘the honorific achievements word paper’ ...Nowadays, in Vietnam’s places such as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sites, temples, and literatures all have Chinese characters, but 90% of Vietnamese do not understand and can’t read their own characters. Vietnamese scholars sorrowfully believe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from the source’ has so far been “forgotten” and therefore jointly asked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 to revive Chinese characters.



고금(古今)의 베트남 한자와 그 미래

황 추촨*

초록


2천여 년 동안 한자를 사용한 베트남에는 지금까지도 한자의 영향이 닿지 않은 곳이 없다. 고대에 한자가 베트남의 다방면에 영향을 준 것은 부인할 수 없는 사실이다. 과거의 베트남은 한자를 ‘성현지자(聖賢之字)’, ‘재도지자(載道之字)’ 등으로 불렸고 그 위상이 매우 높아 문맹인 백성들은 한자가 적힌 폐지 한 조각을 보기만 하면 반드시 허리를 굽혀 줍는 등, ‘결석자지(敬惜 字紙, 문자가 적힌 종이를 귀하게 여기는 것)’의 문화가 존재했다. 반면, 지금의 베트남은 명승고 적, 절, 사원, 서적에 모두 한자가 적혀져 있지만 90%의 베트남인들은 자신의 조상들이 쓴 문자 를 이해하지도 읽어내지도 한다. 베트남 학자들은 음수사원(飲水思源, 물을 마실 때는 그 근원을 생각하다. 즉 근본을 잊지 않다) 한 베트남 민족이 오늘에 이르러 ‘망본(忘本, 근본을 잃다)’하였 음을 슬프지만 인정할 수밖에 없었다. 이로 인해 학자들은 서로 연합하여 베트남 정부에 한자의 재활성화를 요구했다.



    Ⅰ. 越南的漢字

    1. 越南漢字簡介

    越南處於中國東南邊的國家, 山水相連, 也是東西文化交匯之處, 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越南 本土文明帶有強烈的輸入特征。 其中南部受到西方——印度古文化——而北部則受中華文明的影 響。 漢字在越南的影響力無需重提, 大約公元前2世紀漢字已通過貿易, 民間之路進入越南。

    這幾年來許多越南學者根據越南紅河文化區域中東山銅鼓上的文字而動手研究越南原始原有的 古文字, 如:黎重慶(L ê Trọng Khánh), 袁瑞(Vi ên Thụy), 何文垂(H à Văn Thùy)等。 雖然目前他們 都未能解讀銅鼓上面的信息, 不過磨鐵成針, 終有一天是否能證明本民族曾擁有自己的文字系統?

    阮才謹(Nguyễn Tài Cẩn), 越南著名語言學者, 在≪試期12個世紀的越語史≫已根據時間, 文 字, 傳入方式等為標準, 把越南語言史从八世紀至今的時間分成6階段:

    HERC-3-1-17_T1.gif

    從上表可見, 漢字在越南歷史中一直當無法代替的‘主人公’。 雖然, 越南人以漢字為基礎, 創 造了喃字, 後來在西方傳教士幫助之下而普及拉丁——拼音文字, 亦稱‘國語字’, 但是越南的漢字 生命直到上世紀中葉才終於結束了。

    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 漢字及漢文化傳入朝鮮, 日本, 越南等, 而形成了‘漢字文化圈’, 亦稱 ‘漢文化圈’, ‘筷子文化圈’等。 據史料可以肯定‘千年北屬’(公元前111年至938年), 中越兩國當時 是藩屬關係, 漢字在越南已進入‘成熟階段’:黎崱《安南志略》卷第十四:“赵佗王南越, 稍以詩 禮化其民。 西漢末, 錫光治交趾, 任廷治就診, 建立學校, 遵仁依義。 漢唐時, 嘗貢進士明經者, 李 琴, 张重, 姜公辅是也。 至宋, 安南立國, 李氏設科舉法, 三歲一選, 狀元, 榜眼, 探花郎, 為典故, 給章服, 騶服, 以榮其歸”。

    越南上層社會把漢字視為高贵的語言文字, ‘聖賢之字’。 朝廷的諭旨, 公文, 科舉考試, 以至經 營貿易的賬單, 貨單都用漢字書寫。 小孩讀書也像當時中國一样, 直到喃字的出現。 自12世紀起, 漢喃文字並存, 不過各自飾演自己的角色, 比如, 在越南封建文學, 漢字出現於翰林性, 統治階級 的文學, 而喃字用於民間性, 通俗的詩歌, 小說等;漢根借詞多用於書面詞彙, 而純越南詞彙存在 於口頭語言, 對老百姓顯出更親切的。

    從此可見, 漢語漢字在越南的影響和傳播不僅沒有因政治原因而減少, 相反它的影響變得更為 深入, 更有系統性。 這完全符合語言接觸規律。 當語言接觸不受征服和被征服這種關系所支配時, 異族語言就更能深入到民族語言內部。 這時的各種語言借用現象是出自該民族的語言內在需要。 在借用人心理上是壹種平等的, 主動的, 而不是被強迫的, 主動借用, 借我所缺的, 為我所用的, 並且在借用的基礎上加以改變, 使之符合民族語言習慣, 融入民族語言系統, 成為語言系統中的 組成部分。 事實證明, 在獨立階段, 越南各個封建朝代基本上仍然是用漢語作為壹種工具來建立 自己的封建制度和民族文化。 當時的越南語還缺乏表達復雜抽象概念的詞語, 主要是文化詞語, 然 而這些文化詞語, 隨著漢語書籍在越南的傳播已經深入越語系統並彌補了這個空缺。 考察最早的 壹些字喃著作就可以看出這壹點, 因為“在這些字喃文獻中, 各個抽象概念都用漢字來表達”。 更 值得註意的是, 從獨立以後, 越南各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都沿用這壹思想來管理國家。 既然是用 儒家思想, 那就不可能不使用漢字, 因此漢字也就成為了越南的正統文字, “漢字不僅用於吟詩作 文, 著書立說, 以及同中國交往時外交文書的撰寫, 而是幾乎滲透到政治, 經濟, 軍事等社會生活 的各個方面。 ” 特別是從陳朝建立後, 統治者迫切需要用“儒家的尊卑思想來整頓社會秩序, 控制 人民思想” 因此, 他們積極地推廣儒學, 使儒學漸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漢字在越南無處不在, 不止如此, 越南人的漢字用得得於心應於手, 熟能生巧。 漢字在越南的 影響力也是隨處可見。 Nguyễn Thiện Giáp (阮善甲)≪各歷史時期的越南語言政策≫:“越南北屬 時期, 漢語和漢字成為行政及其他許多領域的有效工具。”;“越南李朝, 陳朝的各位君王在位後 採取的語言文字方針都是繼續使用漢字, 以漢字為國家正式文字”。 ;“這個定向使得越南徑直進 入了漢文化區, 與中國, 日本, 朝鮮並列。 陳朝及其後的各朝代仍繼續李朝的做法, 也都组织漢字 的教學和科舉, 都用漢字寫作”。1)

    羅啓華≪語言的親情:越南語漢源成分探析≫:“可以推想, 在漫長的年代裡, 越南的士大夫 和讀書人實際上常常處於局部的雙語狀態, 即日常聽的, 說的是母語, 讀的, 寫的卻是漢字漢文。 尊孔崇儒之風在越南朝廷和士大夫階層延續不斷, 成了越南歷史上的一種文化傳統。 古代及至近 代。 在越南, 儒家學說成為“儒教” 并尊為“國教”, 漢字稱為“儒字”並視為“國家文字”。 及至20世 紀初, 許多越南人依然非常敬重漢字, 并認為會寫漢字, 善用漢字詞語是一種‘儒雅’風度。”2)

    漢字在越南一直占威風, 為何呢?直到19世紀末, 以漢字為依託的, 仍保持著越南的‘國學’地 位。 越南阮朝(1802)更大力提倡漢學, 鞏固完善科舉制度等於漢學有關的各種文化建制。 阮朝第 四代皇帝嗣德時代(1848-1883)正處在法國大舉入侵越南的時期, 越南的科舉考試卻達到空前的 盛況。 當時深受漢學影響的越南民族文化, 曾經與法國入侵者推行的殖民文化持續對抗。 有位越 南愛國志士吴德繼宣稱:‘我越南國, 千年以來, 學漢學, 尊孔道, 漢文即為國文, 孔學即為國學, 隋 江山朝代幾經變異, 危險變亂多次, 而正學不衰;人心, 風俗, 道德, 政治皆由此而出;國家種族 亦由此而固。’3)

    2. 越南古籍中的漢字

    據越南社會科學圖書館(河內)≪漢南書目≫, 陳義, F.Gros(主編)≪越南漢喃遺產≫所統計:在 國內現存的越南漢喃書籍有5千多套。 其中文學類數量佔優(2500/5555), 其次是歷史類(1000), 宗 教類(600), 語言文字類卻不多(60)等4)。 黎崱≪安南誌略≫卷第十四:“趙佗王南越, 稍以詩禮化其 民。 西漢末, 錫光治交趾, 任廷治就診, 建立學校, 遵仁依義。 漢唐時, 嘗貢進士明經者, 李琴, 張 重, 姜公輔是也。 至宋, 安南立國, 李氏設科舉法, 三歲一選, 狀元, 榜眼, 探花郎, 為典故, 給章服, 騶服, 以榮其歸。”5) 此言可曉, 於大, 越南封建社會一直向中華文化學習。 於小語言文字方面的 研究都以中國的為先。 越南此類現存的包括:音韻辭書(如:≪指南玉音解義≫), 漢喃詞義對照 (≪三千字≫套書, ≪一千字≫套書), 漢喃百科書(≪南方名物備考≫, 嗣德聖制字學解義歌≫等) 等, 漢字蒙學書(≪日用常談≫, ≪乾坤三千字≫, ≪訓蒙一曲最要部≫)等。

    經過考察數十越南漢喃古籍的語言文字類, 自最早現存的≪指南玉音解義≫(15世紀, 仍存爭 論)至≪嗣德聖制字學解義歌≫(19世紀下葉, 1896年), 可曉得越南漢字使用情況:正俗字體混用, 越南一直‘更新’中國漢字現狀, 越南自創其異體。

    • 第1. 正俗字體混用。 此現象不只出現於越南漢喃書籍的語言文字類, 而在歷史類6), 宗教類7) 都有。 研究越南漢俗字不多, 不過可以證明正俗字混用在越南古籍中不是稀罕之事。 阮 朝嗣德皇帝親自編寫≪嗣德聖制字學解義歌≫(收集1萬字條), 該書目的:一, 收集越南 常用的漢字;二, 標準化喃字;三, 滿足自己博學的渴望。 嗣德皇帝編寫后, 又有編輯隊 纂修, 但是該書裡正俗混用現象很明顯8)

    • 第2. 更新中國漢字現狀。 人人皆知中國簡化運動是1956年1月28日, 中國國務通過并公佈了 ≪漢字簡化方案≫。 但是簡化是漢字發展的傾向, 甲骨文, 金文演變成篆書, 再變成隸 書, 楷書, 正簡互補是中華文字演變的規律, 隸書是篆書的簡化, 行書和草書又是隸書的 簡化。 千年北屬後, 越南得到獨立, 但還保留著原有使用的漢字, 兩國之間的關係也不 是因此而斷。 政治方面保留番薯關係, 彼此之間的貿易關係也‘唇亡齒冷’, 民間更不要 提, 越南老百姓一向崇拜大國的文化知識。 因此, 大國文字派生俗字, 異體, 簡化等新字 體, 越南通過多交流之路而繼續容納新知識。

    • 第3. 自創漢字俗字, 異體。 雖然越南古代一直受到中國文化, 漢語言文字的影響, 但是長期使 用漢字也不能掩蓋越南本民族的創造力。 所有簡化, 俗字, 異體都因便而生, 很多俗字,

    HERC-3-1-17_P1.gif

    書籍還是紙條都要收集先放在所謂‘敬績字紙’里, 又放在家裡最尊貴, 最乾淨的地方, 等‘敬績字 紙’集滿了才一律燒盡。 不止如此, 其灰粉還要隨風而飄, 隨水而流, 此做才夠尊敬‘聖賢之字’。

    隨著漢字進入越南, 越南文化里也有很多中華文化影子, 春天家裡要掛春聯。 越南的春聯, 橫 匾, 對聯等都用漢字來寫, 因此不懂漢字的老百姓一定要‘請’‘聖賢之字’回家。 載道之字不能用錢 買的, 只能尊敬地‘請’回來, 掛在最中心的地方, 這樣家裡的孩子才熱愛學習, 早日進步。

    越南本身是個農業國家, 以農為本, 以食為天。 不過越南封建社會低位排列跟漢字文化圈中的 其他國家一樣‘士農工商’, 士人還是古代社會的骨架。 封建思想都由人士階層帶領, 天下讀書人安 頓了, 然後人民就安頓了, 士人就是為了統一思想, 為百姓說話, 這樣天下自然安定。 因此, 讀書為 先, 農次之, 工再次之, 商人在社會地位是最後。 越南人認定學習讀書的確是‘轉身之路’, 擁有知識 的人才能得到朝廷重用, 人民尊重。 所以在越南封建時期, 小孩從小就會背誦童謠誦得倒背如流。

    HERC-3-1-17_F5.gif

    越南民族好學, 敬愛有知識的人, 因此父母大人都注意小孩的學習。 富有之家就請老師給孩子 們家教, 農民家的孩子自幼就用這樣摘字折筆的漢字學法而接觸‘聖賢之字’。 到了上學年齡, 越 南古代因多客觀原因之下, 如:氣候, 戰爭, 保留方法等而目前漢字蒙學書類不多, 年代也不算很 久2百多年左右(13類), 都屬於近代阮朝年代的:≪一千字≫套書, ≪三千字≫套書, ≪五千字≫套 書, ≪日用常談≫等。

    眾所周知, 漢字是一種難學難記的文字, 在美國外交部屬下外交服務業學院根據≪語言難度 分類統計≫而把漢字, 中文列入最難學好的語言之一10)。 因此, 越南封建的學者編寫這些漢字蒙 學書的編輯規則:

    • 1. 以學習者為中心, 說到底漢字對越南古今的人民而言的確是外語。 因此, 各位編輯作者都 選擇地使用合適的教學法助於學生容易地接受外語知識:上文所提的‘摘字折筆’以外, 越 南漢字蒙書還用押韻形式編輯內容。

    HERC-3-1-17_P2.gif

    HERC-3-1-17_P3.gif

    mất. mà Nho đạo của ta vẫn còn. ‘Tư văn vị táng’ vậy!” (譯文:烏呼!師生之道已不如昔。 今西學風 潮日盛, 儒學日衰, 識儒教精神關乎國運之士尚有幾何, 而公之門生, 或在朝或歸鄉者, 或近處或遠處 遊者, 仍播此文明良種於東林鄉土。 邁甚慶幸公之道德不滅, 吾人之儒道尚存。 ‘斯文未喪’也!)

    越南前兩世紀許些先進思想的人士, 如:張永記, 潘佩珠等一直認為漢喃字是文字復雜蒙學困 難, 帶來的底層人民普遍文盲。 引致19世紀第至20世紀初許多鼓動人民使用新文字——即國語字 的運動, ≪東京義塾≫, ≪維新運動≫等。 1945年, 越南獨立, 當時越南政府正式公佈廢除漢字, 越 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正式文字是‘國語字’。 1945-1946, 啟發≪平民學務≫, 白天工作, 晚上上掃盲 課, 事實已證明選擇了拼音文字方案是正確的。

    1979年, ‘中越邊界戰爭’, 世界研究者亦稱‘印度支那戰爭第3次’, 中國自稱‘對越自衛還擊戰’, 中 越戰爭引致三十周年之際兩國關系發展令人關註, 連全國的華語課也被停止。 直到上世紀90年代 中越政治關係才漸漸恢復, 文化, 貿易各方面的交流越來越發展, 不過越南人對中國的態度卻今非 昔比。 到21世紀, 中國的各方面突破地發展, 顯出該國的野心。 這幾年來, 一系列中國針對越南的動 態也顯出此點:2009年, 中國公開跟越南,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文萊等提出東海的“九段線”;2011年, 中國主動破壞, 阻止定期東海巡查的越南海監船;2013年, 中國政府通過≪一帶一路≫;中國貨 佔領全世界市場等的事件。 在很多情況下, 越南人曾經崇拜過中國大哥, 開始產生惡感。

    2014年, 中國在必爭之地的領海建立HD-981鉆井項目引致越南人反華已達高潮。 有關中國的 任何事件, 任何東西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為了區別中國的企業, 各台灣企業要在廠門掛上台旗13)。 而在越南老百姓眼裡, 學中文, 漢語, 華語的人成為‘親中國’, ‘漢奴’等的不好稱號。

    2016年, 越南教育部向國會報告≪考察越南學生學習第一外語的現狀≫。 14)

    HERC-3-1-17_P4.gif

    民族的漢喃文字, 但弄不懂學不會其意思, 甚至漢字, 喃字都以為純屬一類死的越南文字。

    越南漢喃籍文獻因為各種原因而失散, 或大多保存在國外大學各研究院里等。 這意味著, 研究 本國漢喃文獻, 中古代語言的工作都無法進行下去。 直到1979年, 越南漢喃研究所, 前身是1970 年成立的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的漢南所, 啟動收集與研究越南文獻。 越南語言研究與越南漢籍才 受到國內外學者注重及研究。 至今可謂如日中天, 各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 然而, 在數十年時間 內越南語言和越南漢籍的研究按數量, 質量而言, 均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 仍需繼續研究。 轉用國 語字, 越南目前要先把祖先留下的古籍文獻重新譯成國語字, 此工作需要巨大人力和財力, 無法一 早一晚的時間來完成。 越南學者阮德全(Nguyễn Đức Toàn)曾說:“……雖然現在使用國語字譯版 的≪平吳大誥≫已經很精緻, 賞其譯版只不過看了刺繡畫的反面而已……”。 此話意味著沒有漢 喃字的基本知識雖然能閱讀理解而摸不到文章, 詩歌之美, 更說不上該文的修飾法, 摘字析筆的 藝術特點等。

    越南教育部20年以來來也很關注培養漢喃專業的研究者, 以兩所南北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會 科學大學的漢喃專業為例, 每年培養出4, 50其專業學士學位, 進其專業都可免學費, 學習成績優秀 又能得到定期鼓勵獎學金。 然而越南的漢喃專業偏於培養出越南古文學的知識, 而缺乏語言文字 的基礎閱讀能力。 因而漢喃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還是沒達到越南古籍中慣用漢喃字的習慣, 通俗, 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工作摩擦才會看懂越南古籍用詞寫字的習慣。

    上文所簡介漢越研究所雖然已收集了5550部漢越書籍, 但是流落於民間還數不勝數。 家裡祖先 留下古書的老百姓, 雖然珍貴但是置之不理, 漸漸成了熟視無睹而變廢。 許燦煌, 台灣人, 越南漢喃 古籍收藏家:“……20年前, 來到離胡志明市700余公里遠的中部平定省, 透過當地的朋友, 走入鄉 村, 我發現了許多超過百年的殖民時期或是封建時期的, 越南人民販售土地的契紙, 被蟲咬的, 火燒 的, 老鼠吃的, 水泡過的……要當廢紙賣也沒有錢……他們(路邊飲水攤的老闆)的文獻(阮朝祖上當 官留下的古文書)就在幾日前, 被家裡的小朋友當做廢紙包著食物吃, 最後就莫名其妙的丟掉了。”16)

    2. 越南復活漢字之事

    語言是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 其最容易受外界打動, 如政治, 本土化等的因素。 越南剛解放統 一全國不久, 為了保護越南語言的健康, 不管口語還是書面語應該限制濫用漢越詞的熱潮。 越南 文化中的漢根因素都被模糊, 兩千多年使用的漢字, 漢越詞成為外來因素, 尤其80年代中越關係 面臨惡化, 越南報紙, 雜誌等使用漢字, 漢越詞都主動逐漸降低使用頻率。 這種情況維持多年, 到 了上世紀90年代初, 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的高春灏語言學教授曾表示:“從語言學角度看, 越南語使 用羅馬字(國語字)標記并不合適, 捨棄了漢字和喃字, 是對文化的損失”。 2005年7月, 當時的越南 國家主席陳德良在訪問中國時曾表示“我們認為拉丁字(國語字)有一定便利, 但同時也越來越顯示 出不利的一面。 十九世紀前我们的文學, 年輕一代越來越看不懂”, 并認為讓越南年輕人學習認識 汉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當代世界經濟的東方國家上升, 曾經被廢棄的漢字再次得到日本, 韓國的青睞。 1981年,日本政 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這說明, 假借漢字在日文中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兩 千年的使用歷史,已使漢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脈之中,是難以割舍, 也是無法割舍的。 1998 年, 當時韓國總統發表漢字復活宣言, 至今韓國教育課程評價院在的報告再次肯定89.1%韓國家長 很支持恢復漢字教育。

    2009年, 越南數十位學者聯名上書越南政府及教育部, 建議實行小學和中學必修漢字的制度—— 漢字應該重新得到重視。 當時復活漢字還在學術專業討論範圍, 2010年, Đoàn Lê Giang(段梨江) 教授——胡志明市國家大學, 文學與語言系主任在個人臉書上重新發表于2009年越南社會科學翰 林院辦理≪漢喃學與當代文化≫國際研討會的其文章≪在進入全球化的時期保留與發展越南語 的健康≫(Phát triển và giữ gìn sự trong sáng của tiếng Việt trong thời kỳ hội nhập quốc tế)引致一 陣‘鍵盤之戰’。 ‘民族文字’, ‘語言健康’, ‘復活漢字’等成了熱搜的關鍵詞。

    全國“復活漢字”的爭論也分兩派, 支持(大多都是專業專家)與反對(人民老百姓)。 支持派他們的論 點包括:①越南人在‘忘本’, 不會閱讀祖先的文字, 不能把握本民族的精神;②越南孤獨于東亞區 域, 不提漢字是中國的文字, 連日本, 韓國現代也恢復使用漢字的傾向。 古代時漢字文化圈流行‘筆談’, 漢字是東亞區域的共同文字, 有漢字就可以書面交流;③提倡保護越南語的健康更需擁有漢字的基 本知識, 有了漢字的基本知識才能引導越南語的發展方向, 使用越南語中的漢根藉詞更準確。

    反對派倒也有拒絕漢字復活的理由:①他們站在越南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漢字本身難學難記, 對小孩的智慧發展無用;②漢喃字曾經阻礙中國的發展, 為何不理解‘前車之覆,後車之戒’;③70 多年放棄漢喃字的越南語, 越南經濟仍然迅速地發展, 越南人的表達能力也很清晰, 為何不順其 自然?④全球化階段, 雖然會說中文的人數最多, 可英語才是世界最流行的語言。

    科學研究是為了社會需求而進行, 不過有時專家的意見不被人民認同也很正常。 但是這次爭論 的分歧性超過普通程度。 在網絡上的言語已越來越惡化, 專家們的信任度從來沒如此降低, 甚至‘漢 奴’, ‘親中共’, ‘越南回歸中國’等的丑言惡語都朝他們賁飛。 先不談是非, 從老百姓的角度而言, 重 新學習漢字對越南人來說不只上文所提的原因。 越南人心裡的‘千年北屬’是他們抹不掉的傷口, 現 在中國各方面的擴張對鄰邦越南是一種威脅。 因此, 不願‘溫故知新’, 脫離漢字不是‘忘本’, 而是 不想建一座跟中國接近之橋。 現在越南的發展以經濟, 科學為先, 在‘平面世界’的擁有英語能力才 能接近外界, 意味著漢喃就是非優先之事。

    再說, 目前越南漢字老師資源確實不夠。 漢喃專業的學士畢業生缺少師範專業以及語言文字的 基本知識, 每年培養數量超少(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下屬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漢喃專業限於20名/年)。 中文專業的學士畢業生只擁有漢簡體文字, 而越南所用的漢字都是正體字。 那麼, 越南不該復活 漢字, 還是時機沒來?自從漢語言文字專業角度, 筆者認為復活漢字, 可以閱讀祖先留下的書籍。 對跨專業的研究者, 如文學, 哲學, 歷史, 語言等而言, 不管非古典的專業也必須先了解民族概況 才能研究出新鮮的知識。 若越南人更改‘漢字是中國的文字’, ‘中文是一種難學難記的語言’, ‘一門 難學的漢字課就是給孩子更加負擔’等理由, 問題就比較容易解開:①越南曾經使用漢字, 漢字是 越南文化的一部分, 至少‘有朋自遠方而來’不會因不懂漢喃字而遇尷尬;②越南語中的漢根藉詞 佔有60%, 越南人比任何其他國家的容易接受漢字及其知識;③學漢字對現代越南人而言不只是 學民族之字, 更是擁有國際性, 區域性的文字。 不像喃字已是死文字(只需專家閱讀, 翻譯), 漢字可 以幫助越南人搭一座新外語的橋樑, 會多一個外語就有更多一個開出世界之門;④現在高科技術會 幫助非漢字專業的人容易接受漢字。 科學家也證明了早期教育對孩子有益無害, 讓孩子們常常接 觸漢字, 加上現在外語的遊戲學法會使孩子對其產出興趣。

    總之, 筆者借用段梨江教授的話“我相信把漢字進入中學課程是個必要的傾向, 有關機構以及人民 只能遲緩而無法阻止這個傾向”為結語。 漢字不只是越南文化的過去, 而漢字還是越南人未來走出世 界之門的鑰匙之一。 看漢字, 研究漢喃書籍不只我們越南要保護自己民族文化的重任, 而是其視野要 放更遠, 每個越南人擁有漢字的基本知識, 在未來才有更多的競爭機會, 越南的發展才能更強大。

    Figures

    HERC-3-1-17_F1.gif

    研究越南文字的書籍

    HERC-3-1-17_F2.gif

    在東山銅鼓上的沒解開的文字

    HERC-3-1-17_F3.gif

    越南阮朝各代皇帝的玉

    HERC-3-1-17_F4.gif

    ≪大南實錄前編≫

    Tables

    ≪考察越南學生學習第一外語的現狀≫

    References

    1. Dương Lâm 楊林, Đo àn Triển 段展, Ấu học Hán tự tân thư. 幼學漢字新書, lưu giữ tại 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 藏版於漢喃研究所, VHv.1485.
    2. Đo àn Trung Còn hiệu đ ính 段中群校訂. Tam thiên tự 三千字, NXB. Trí-Đức Tòng-Thơ 西貢, 智德叢 書出版社, 1969.
    3. Hà Ðăng Việt 何登越. Tự Đức Thánh chế tự học giải nghĩa ca và vấn đề chuẩn hóa chữ Nôm thời Nguyễn <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與阮朝准化喃字問題, Tạp chí Hán Nôm số, pp. 17-28, 漢喃期 刊 1期, 第17-28頁, 2013: 1(116).
    4. Lê Trắc 黎崱. An Nam chí lược 安南志略, Viện đại học Huế xuất bản, p.110, 順化大學學院出版, 第110頁, 1961.
    5. Nguyễn Tài Cẩn 阮才謹. Thử phân kỳ lịch sử 12 thế kỷ của Tiếng Việt 試分期12個世紀的越語史, Kỷ yếu Việt Nam Học lần 1, 首屆越南語論文集, 2000.
    6. Nguyễn Thị Hường 阮氏紅. Chiết tự - một phương pháp nhớ chữ Hán độc đ áo 折字—一種獨特记漢字 之法, Tạp chí Hán nôm, số 5/54, pp. 77–82, 漢喃雜誌 5期, 第77-82頁, 2002.
    7. Nguyễn Thiện Giáp 阮善甲主编. Sử lược Việt ngữ học 越语学略史, tập 1 第一集,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教育出版社, 2004.
    8. Thế Anh 世英. Những cuốn sách giáo khoa truyền thống cuả Trung Quốc dành cho lứa tuổi vỡ lòng 中國啟蒙教科書, Tạp chí Hán Nôm 漢喃期刊 2期, 第89-93頁, 1999.
    9. Trần Nghĩa 陳義. Nhận thức lại ngành Hán Nôm sau 20 năm công tác 重看20年的漢喃專業 Tạp chí Hán nôm 漢喃期刊, pp. 1-7, (2000): 1(42).
    10. Trần Thiện Giáp 阮善甲. Chính sách ngôn ngữ tiếng Việt qua các thời kỳ, H 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Giáo dục, p. 7, 河內, 教育出版社 第7頁, 2004.
    11. Trần Văn Giáp 陈文甲主编. Tìm hiểu kho tư liệu Hán Nôm 了解汉喃库,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Khoa học xã hội 河内, 科学社会出版社, 1990.
    12. Vũ Văn Kính 武文敬. Khổng Đức 孔德 biên soạn 編纂, Ngũ thiên tự 五千字, NXB. Văn Hóa Thông Tin 文化訊息出版社, 2008.
    13. Phạm Văn Khoái 范文儈. Về truyền thống biên soạn sách dạy chữ Hán ở Việt Nam thế kỷ XVII-XIX 17-19世紀越南漢字教科書的傳統編纂, 引自 Phạm Đại Doãn chủ biên 范大尹主編, Một số vấn đề về Nho giáo Việt Nam 越南儒教的若干問題, NXB. Chính trị Quốc gia, Hà Nội 第237-351頁, 河內, 國家政治出版社, 1999.
    14. 【越】 范廷琥. 日用常談⋅引(关文堂, 啓定牟午第2页), 越南國家圖書館(VNv.66), 1918.
    15. 賈蓋東. 越南漢籍大越史記全書俗字研究—談‘撥’(學術交流 第36-37頁), 2015.
    16. 李無未. 近代越南漢喃小學蒙學課本及其東亞漢語教育史价值, 东疆学刊 第3期, 2017.
    17. 羅啓華. 語言的親情:越南語漢源成分探析 第14頁,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18. 羅啓華. 語言的親情:越南語漢源成分探析 第15頁,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19. 阮玉協. 越南陳朝禪宗三書研究—以文獻, 文字, 詞彙為中心, 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3.
    20. 中國文哲研究所图書文獻專利, 劉春銀, 王小盾, 陳義主編. 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 中央研究院中國 文哲研究所編印,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2002.
    21. 陳炳迢. 辭書編纂學概論 第5頁,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1.
    1. SEARCH
    2. 온라인 투고 시스템

      (Online Submission)

    3. 한문교육연구소

      (Institute for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4. 편집부
      (Editorial Office Contact)

      - Tel: +82-31-8005-2661
      - E-mail: iher_dku@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