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지 검색
Download PDF Export Citation Korean Bibliography PMC Previewer
ISSN : 2672-1902(Print)
ISSN : 2672-1341(Online)
International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Vol.2 No.1 pp.89-121
DOI : https://doi.org/10.36523/HERC.2020.2.1.89

Using Functional Grammar to Develop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Its Effectiveness in Enhancing the Use of Function Words of NCS Students

Mark Shiu Kee SHUM*, Wai Ip LAM**, Chung Pui TAI***, Paisley Tsz Mei CHEUNG****, Jo Jo Wan Shan YUNG*****, Jessica Man Yi YOUNG******
*Associate Professor,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 E-mail : mskshum@hku.hk
**Associate Professor,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 E-mail : jwilam@hku.hk
***Assistant Professor,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Faculty of Arts (joint appointmen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文學院聯席助理教授) / E-mail : cptai@hku.hk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 系講師) / E-mail : tmcheung@eduhk.hk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ficer, CACLER,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 教育研究中心課程發展主任) / E-mail : wanshan1023@gmail.com
******Research Assistant,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助理) / E-mail : jyoungmy@hku.hk
20191130 ; 20200330 ; 20200430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Hong Kong non-Chinese speaking (NCS)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practical writing and presenting ideas appropriately in Chinese, Dr. Mark Shum Shiu Kee’s research team received funding from the Hong Kong Education Bureau to develop Chinese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CS students in 2016/17.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researchers develop these teaching materials by adopting Functional Grammar Theory, and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package at equipping the NCS students’ with ability in using function words.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how effective the newly developed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 package at enhancing NCS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function words 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 (SFL) Theory, Chinese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 package suitable for NCS students was developed. The package reading materials were developed by looking in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 schematic structure and metalanguage of different genres. Besides, NCS students’ difficulty in using function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different genres were also analyzed. By referring to “Genre Function” theory and “Reading to Learn” pedagogy, interactive exercises that combine reading and writing were designed. These suggested exercises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in a process, from deconstruction of the sample texts to joint construction and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Apart from the above, frontlin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were invited to conduct tryout session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package.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writings in pre-tests and post-tests, together with the research data fr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view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 packag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NCS students’ ability, particularly in using function words and constructing practical writing, are provided for teaching NCS students to construct practical writing.



기능적 문법으로 구성된 실용 교과서는 중국어를 사용하지 않는 학생들의 수행을 향상시킬 수 있습니다. neng 단어 사용의 효과

첸 샤오지*, 린 웨이예**, 다이 종페이***, 장쯔 웨이****, 롱 윈산*****, 양 민이******

초록


홍콩의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의 실용문 학습과 상황에 맞는 정확한 표현 능력의 제고를 위해 홍콩대학 Dr. Mark Shum Shiu Kee (岑紹基) 연구팀은 교육국의 연구비 지원을 받아 2016~ 2017년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용 실용문 교재를 개발하였다.



본 논문은 기능 어법 이론을 바탕으로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용 실용문 교재를 어떻게 설계했는지 를 밝히고, 본 교재가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의 기능어 운용 능력 향상에 끼친 영향에 대해 고찰하였 다. 또한 연구팀이 개발한 실용문 교재가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의 기능어 운용 능력 향상에 어떠한 성과를 가져왔는지를 밝히는 것을 본 논문의 주목적으로 삼았다.



연구팀은 체계 기능 언어학 이론을 바탕으로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용 실용문 교재를 개발하였으 며, 실용문의 종류에 따라 달라지는 의사전달 기능, 도식 구조, 어법 특징을 고려하여 읽기 예문 의 주제를 선정하였다. 또한,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가 기능어와 구문 활용에서 갖는 어려움을 실용 문 종류에 따라 나누어 분석하였다. 아울러, 「文類功能(문체기능)」 이론 및 「閱讀促進學習(읽 기촉진학습)」 교수법을 참고로 읽기 쓰기 통합형 쌍방향 연습법을 개발하여 학습자가 모범 예문 을 분석, 해체 및 재구조화를 할 수 있게 하고, 더 나아가 학습자가 스스로 실용문 쓰기를 할 수 있도록 도왔다.



이외에도, 교육 일선에서 지도하고 있는 중국어 교사들을 초청하여 시범적으로 교수법을 시행 하고 이를 통해 본 교재의 실제 효과를 검증해 보았다. 학습자가 작성한 실용문을 교수법 시행 전후로 비교 분석하고 교사와 학습자 인터뷰도 함께 진행하여, 본 실용문 교재가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의 기능어 운용과 실용문 쓰기에 끼친 효과를 평가하였다. 아울러, 본 연구 결과를 바탕으 로 비중국어권 학습자 실용문 교육을 위한 실행 가능한 몇 가지 방안을 제시하였다.



    Ⅰ. 研究背景和目的

    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是一個華洋共處, 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 在港居住和升學就業的非華語人 士數目與日俱增。 面對龐大的非華語人口數目, 香港政府和教育局需要正視非華語學童的升學就 業問題。 綜觀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 重點在於鼓勵華語和非華語學生均須學習 兩文三語 (中文, 英文及廣東話, 普通話和英語), 培養學生的語言溝通和讀寫能力1)。 然而, 艱深的本地主流中文 課程令許多非華語學生在升學就業方面黯然止步。

    對香港非華語學生來說, 中文是第二語言甚或第三語言, 他們的中文學習, 首重實用。 因此, 教 育局及前線中文老師均十分重視非華語學生語文的實際運用, 不少學校老師都安排非華語學生學習 應用文。 不過, 非華語學生由於欠缺中文語境,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下較少寫作中文應用文, 學生大 多只是記誦一些簡單的字詞, 結果寫出來的應用文篇章欠缺適當的功能字詞和句式, 內容情節亦 過於簡單。

    有見及此, 香港大學岑紹基研究團隊獲教育局資助, 於2016/17年度發展非華語學生應用文教 材, 共發展了八個教材套, 旨在提高香港非華語學生應用文學習和得體表達。 本文說明研究者如 何參考功能語法理論構建非華語學生應用文教材套, 並探討這些教材套對提高非華語學生功能字 詞運用的成效。

    Ⅱ. 運用功能語法理論來構建非華語學生應用文教材套

    為了提高非華語學生學習應用文功能字詞寫作能力和得體表達, 研究者致力研發非華語學生 應用文教材, 一共發展了八個單元的應用文類:[表 1]

    八個單元的應用文教材均設有各種類型的字詞書寫和句子建構 (句子重組), 句子寫作等練習 活動, 字詞書寫有助鞏固學生對於篇章功能字詞的認識, 而句子建構, 句子寫作則強化學生對所 學範文的特定句式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在充分辨識學生寫作應用文的困難之後, 研究者正式研發非華語學生適用的應用文教材套, 重 視探究各應用文種的交際功能, 圖式結構和語法特徵來發展閱讀素材, 參考 文類功能理論(Genre Theory)及 閱讀促進學習(Reading to Learn, 簡稱R2L)教學策略設計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

    A. 八個單元應用文教材的編寫及施教理念 (一):重視文類為本, 讀寫結合

    研究者研發這八個單元的應用文教材, 重視發展不同文類的篇章, 強調篇章具備清晰的文步結 構, 並結合有系統的讀寫教學法使用。 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建基於系統功能語言學, 強調文章的 社交實用功能, 並針對寫作語境而應用不同的功能詞句和篇章結構, 學生更易掌握各類應用文的 要求。 因此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是八個單元應用文篇章發展的理論基礎。

    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重視文類, 語篇和語境之間的關係, 以及文章表意功能和表達形式之間 的關係。2) 在教學實施方面, 這種教學法重視師生解構篇章, 師生合作建構篇章和學生個人的獨 立創作三個步驟。 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強調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對於不同教學步驟的細節安排, 突 顯閲讀輸入對寫作輸出的重要性。

    故此, 八個單元的應用文教材設計參考文類理論和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 配合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重視透過互動, 協作的學習形式來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各種應用文體的寫作知識。 所以, 八個單元的應 用文教材重視篇章的閱讀, 以閱讀來帶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並幫助學生成功習得寫作應用文的知識。

    B. 八個單元應用文教材的編寫及施教理念 (二):強化閲讀輸入, 互動學習

    八個單元的應用文教材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 這一點是建基於系統功能語言學對於語言 學習重視互動性的觀點。 韓禮德指出:5)

    語言是一種互動的形式, 所以語言的學習需要透過互動來實現。 (Language is a form of interaction, and it is learnt through interactions)。

    韓禮德指出人類在新生嬰孩階段, 漸漸形成自己的嬰兒原始語言 (protolanguage), 並用來跟周 遭的人溝通互動。 稍後, 靠向身邊照顧者的語言系統逐步建立, 從而摸索如何運用語言建構語義。 而語言能力的成長, 亦不斷通過互動而加強。 由此可見, 系統功能語言學重視透過互動形式學習 語言。 參考韓禮德重視語言學習的互動性這一觀點, 在建構課堂教學活動方面, 本應用文教材套 重視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 教材在施教時強調師生之間的提問互動, 學生之間的分組 協作活動, 重視以互動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舒服, 有趣的氛圍中互助學習。

    而在施教理念上, 本教材套參考R2L教學法的施教理念和教學步驟, 此教學法進一步發展文類 功能寫作教學法, 加強閱讀的輸入。 R2L教學法, 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核心理論, 重視以讀帶寫, 讀寫結合。 透過一系列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學生分組合作策略, 引導學生透過閱讀篇章來 積累詞彙和掌握句式, 並最後應用在個人寫作上。6) 因此, R2L教學法也是研究者發展八個單元應 用文讀寫教學策略的理論基礎。

    R2L教學法背後的核心理論包括社會學, 教育學和語言學各個學科的理論。7) 這種教學法有其 獨特的教學環圈, 一共有九個教學步驟, 其教學法示意圖如下:[圖 2]

    R2L教學法共有三個層次的教學環圈, 外圈第一個層次比較重視對範文通篇結構的認識和掌握, 教學步驟為 準備閱讀, 共同建構個人建構。 外圈第二個層次比較重視詳細講解範文內容, 以及讓 學生掌握句子結構和詞句的語言模式, 教學步驟為 詳細閱讀, 共同重寫個人重寫。 內圈第三 個層次則是重視講解字詞的結構, 拼寫, 和認識句子的組成, 以及寫作句子, 教學步驟為 字詞拼 寫, 句子重組 (建構)句子寫作8) 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 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學習能力, 靈活運用這三個層次的教學步驟。9)

    Ⅲ. 八個單元應用文的文類功能字詞

    以上研究者論述了八個單元應用文教材的編寫和施教理念。 基於文題要求以及篇幅所限, 本文重點 討論非華語學生在寫作應用文功能字詞和句子的技能, 探究學生在經過教學之後, 在功能字詞和句子寫 作上的轉變情況, 故此將集中論述中文老師對R2L教學法內圈三個步驟—— 字詞拼寫, 句子重組 (建 構)句子寫作的應用情況。 而本教材功能字詞的具體運用也主要出現在這三個教學步驟中。

    本教材十分重視功能字詞的運用。 所謂功能字詞, 指的是不同文體在不同的語境之下經常出 現的一些具有特定效能的生字和詞彙。 這些常用的功能字詞由於接受對象, 目的, 人稱和實用意 義的不同, 在用語選擇和表現形式上有所差異, 12)並都具備實現特定文步意義的作用。 例如說明 文的文步結構有 提出現象^逐層闡釋1-n^總結, 而展現這些文步特徵的功能字詞就包括了 近來, 出現……情況/現象, 在……方面, 總而言之等。

    至於在功能字詞運用方面, 不同的應用文體因其寫作功能和文類特徵各異而呈現不同的特點, 並形成自成一體的圖式結構, 每一個文類均有獨特的功能字詞。 這一點是和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 語言交流具有特定的功能目的直接相關, 韓禮德認為:13)

    語言之所以這樣安排, 是取決於它們的功能目的。 (Language is as it is because of what it has to do)

    換言之, 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來表情達意, 而不同的生活情境又會影響語言素材的選擇和話語 結構的鋪排。 語境千變萬化, 按語境需要生成的語言, 包括口語語篇和書面語語篇, 亦產生變化。 語境需要和傳意功能 (Function)既不同, 其表達形式 (Form)也各異。 所以, 人們在按照傳意功能表 達意思時會隨一定的圖式結構開展, 不同的文類會有不同的結構, 這些結構安排是為實現該文類 的社交功能而服務。 研究者在發展八個應用文教材單元時, 是按照文類的傳意功能, 分析其圖式 結構和語法特徵, 14)結果列表如下:[表 2]

    上表顯示了八個單元應用文類因其傳意功能, 圖式結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字詞。 為了強 化學生對於應用文的功能字詞和句式的辨識和理解能力, 研究者特別根據R2L教學的內圈教學步 驟設計了一系列互動性較強的詞句練習活動, 現以調查報告為例展示相關練習活動如下:

    A. 篇章解構:詳細閱讀 (Detailed Reading, 即講解範文)

    老師在教學時重視對範文篇章內容和詞句意思的講解, 並以提問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句 子中功能字詞的意思和應用規則, 老師在提問學生並且給予回饋意見之後, 會提醒學生標示該功 能字詞和句式, 以加深他們對所學詞句意思的認識和應用技能。 所以在課堂問答方面, 老師主要 提問學生一些字面上或推斷的問題, 引導他們理解篇章字詞和句子的意思及用法。

    B. 詞語練習:字詞拼寫 (Spelling, 即字詞書寫練習)

    這個練習重視對所學課文字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以字詞寫作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於所學詞 語的辨識和運用技能。

    C. 句式練習:句子建構 (Sentence Making, 即重組句子)

    透過重組句子的練習, 加強學生對於課文句式結構和句子意思的理解, 並能辨認句式的結構 和句意的組合元素。

    D. 句式練習:句子寫作 (Sentence Writing)

    透過提供語境讓學生運用功能字詞和句式來寫作句子和段落, 有助加深學生對所學句子意思 的理解, 並強化他們應用功能字詞和句式來寫作的能力。

    Ⅳ. 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 研究者除了重點論述如何參考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來發展非華語學生適用的應用 文教材套之外, 也邀請前線中文老師進行教學試驗研究, 測試教材套的使用成效。 本文就學生的 應用文前, 後測文本進行分析和比較, 並結合師生訪談, 以評估本應用文教材套對於提高非華語 學生運用功能字詞來寫作的成效。 最後, 研究者根據試教結果, 為非華語學生應用文教學提供切 實可行的建議。 以下是本文的研究問題和對應的研究方法:

    Ⅴ. 研究結果與討論

    A. 非華語學生寫作應用文字詞和篇章的困難分析

    研究者在發展應用文教材之前, 曾分析了30份來自不同中學和年級的非華語學生所寫的應用 文篇章, 發現學生在寫作各類應用文時均出現字詞誤用, 功能詞彙缺乏等問題。 15)至於透過師生訪 談, 研究者也了解到受訪老師認為非華語學生欠缺語境意識, 無法針對具體的生活情境和溝通對 象寫作正確的應用文字詞, 學生大多只是記誦一些基本的字詞和句式, 未能準確運用不同的功能 字詞來構思篇章主題和鋪排各段內容。

    B. 應用文教材的試教成效

    八個單元的應用文教材, 獲得參與本研究的教師研究員的肯定和給予修訂意見。 而在正式試教 之前, 教師研究員均給學生進行前測測試。 透過分析前測的表現, 他們能充分偵測到學生對於該 應用文類的已有知識和學習困難。 然後, 研究者和試教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保持緊密合作, 進行 共同備課和觀課回饋。 因此, 全部應用文教材單元的試教過程均順利和成功, 每一次的前, 後測進 步比率均超過80%, 教學成果令人鼓舞。

    1) 學生在運用應用文功能字詞上的表現

    而參與學生在辨認和運用功能字詞方面也有顯著的進步, 研究者在統計過學生所寫的前後測 文本出現的功能字詞之後, 發現每一個應用文類後測文本出現的功能字詞均比前測文本的為多, 而 且運用恰當, 反映學生在經過中文老師運用本教材, 並結合有效的教學法進行施教之後, 能夠有 效提高他們在運用應用文功能字詞上的表現。 由於篇幅所限, 以下研究者以數據表的形式, 僅在 試教中舉出三個文類 (閲讀報告, 投訴信, 調查報告), 展示參與學生在不同文類的應用文前後測 功能字詞寫作上的比較:

    a) 閱讀報告

    b) 投訴信

    c) 調查報告

    從以上數據表可見, 絕大多數學生在後測的功能字詞運用上均比前測的字詞運用數量為

    多, 反映學生能夠掌握更多不同種類的功能詞彙和句式, 並能應用在篇章寫作上。 鑒於篇幅所 限, 以下僅選取六次試教中其中一個單元的應用文教材——調查報告的兩次試教情況為例, 分析 教材施教情況並評估試教成效。

    2) 學生在運用應用文功能字詞上的表現——以調查報告教學為例

    調查報告的試教在九龍區兩所中學進行, 授課老師為C老師和E老師。 兩位老師的教學理念是重 視透過互動問答和遊戲, 讓學生認識調查報告的文步, 文步內部組織及功能字詞, 因此她們重視在 課堂上運用R2L教學法來施教, 強調讀寫結合, 並透過師生互動形式引導學生辨識和應用調查報告 的功能字詞和句式, 理解調查報告的語境寫作內容, 以及最後建構一篇完整, 得體的調查報告。

    a) 調查報告各個文步的功能字詞舉隅

    調查報告是針對工作中出現典型問題, 重大事件, 特殊情況等進行周密的研究, 對調查所得進 行統整, 歸納, 分析後撰寫的書面報告。 而調查報告有不同作用, 其一是為就特定問題為決策者或 相關部門提供分析判斷的依據, 有推動管理和指導作用。 其二是向公眾或相關持份者介紹經驗, 指 出問題, 糾正錯誤, 供他人參考。 其三, 專業或科學領域的調查報告, 可以作為學術知識探究的基礎。 16)因此, 調查報告有其獨特的文步結構和功能字詞, 如下表所示:

    b) 調查報告教材的範文舉隅

    參與本研究的C老師和E老師主要運用研究者研發的調查報告教材來進行施教, 她們重視講解 篇章中的功能字詞, 提醒學生在範文上標示與調查語境相關的詞句。 以下是本教材的其中一篇調 查報告篇章。

    c) 參與教師C老師和E老師的教學步驟

    C老師和E老師主要運用R2L教學法的教學步驟進行施教, 並重點圍繞在字詞, 句子的講解和 練習上:

    兩位老師均是參考本教材的試教建議, 結合R2L教學法來進行教學, 所以調查報告單元的教學 流程包括了:熱身──準備閱讀──課文詳細閱讀──字詞句表──閱讀理解──詞句練習── 寫作任務七個部分。 本教材和R2L教學法均甚具彈性, 同一教學流程提供不同的選項, 兩位老師 可以因應實際情況和學生的中文水平而自行調整, 因材施教。

    d) 學生前, 後測調查報告運用功能字詞之比較

    鑒於篇幅所限, 現選取E老師和C老師班中各一位學生的前, 後測文本作為舉例, 分析並比較 不同學生在寫作調查報告時在運用功能字詞方面的表現:

    (1) E老師的學生寫作示例

    前測寫作文本題目:<2017年香城中學學生壓力報告>調查報告

    HERC-2-1-89_S1.gif

    後測寫作文本題目:<2016年青少年心目中理想的管教方法〉調查報告

    HERC-2-1-89_S2.gif

    整體而言, 該學生的調查報告文本在內容方面, 後測時能夠懂得運用小標題寫作, 因而文步結 構也較前測更完整。 同時學生的後測也比前測更能準確且具體地運用資料和分析數據。 在詞彙運 用方面, 學生後測的連接詞比前測更多樣化, 也更能準確運用調查報告的功能詞彙, 例如 由此 可見, 從……資料看, 為了解……等。 另外, 因學生在後測不再只是照搬陳述性文本資料, 而 是增加了個人意見, 故此寫了較多無法辨識的錯別字, 如寫錯 建議, 這反映學生在字詞 運用和書寫表現方面仍須加強。

    (2) C老師的學生寫作示例

    HERC-2-1-89_S3.gif

    HERC-2-1-89_S4.gif

    整體而言, 該學生的調查報告前測寫作字數不足, 文步結構也欠完整, 缺乏對資料數據的分析, 並不符合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 而學生的後測能看出明顯進步, 尤其是在內容及篇章結構方面, 學 生的後測不單懂得運用小標題寫作, 篇章字數也明顯增加。 同時文章內容增加了對資料數據的分 析, 數據引用合理且帶有數據說明。 整體而言, 學生的後測表現已大致符合調查報告的寫作格式 和要求。 而在運用功能字詞和句式方面, 由於後測字數增多, 學生的功能字詞數量明顯增加, 詞彙 更多樣化, 而且運用準確, 例如用了 綜合, 以了解, 由此可見等連接詞。

    以上研究者主要比較並分析E老師和C老師的兩位學生在寫作調查報告功能字詞的前後測文 本, 至於這兩位學生在功能句式方面的前後測比較可見於下表, 其中 1)是代表E老師學生的句子 寫作表現, 2)是代表C老師學生的句子寫作表現。

    從以上對照表可見, 兩位學生的調查報告後測功能句式, 無論在文字書寫和句式運用方面, 均 比前測的句子內容更加豐富, 而且句式運用恰當, 字詞表達準確。 反映了學生在接受老師運用本 教材, 並結合有效的教學法來施教之後, 其在調查報告功能字詞和句子寫作上均有顯著的進步。

    e) 師生訪談意見

    在是次試教後, 研究者特別針對兩位老師和學生對於學習調查報告的功能字詞和篇章進行訪 談。 以下是訪問內容的撮要。

    首先, 參與學生均認為自己的調查報告後測寫作表現比前測有明顯進步。 學生們認為自己在 前測並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數據, 也不知道應該用甚麼格式寫作, 但經過教學後再做後測, 參與學 生則都表示自己對調查報告有更深入的認識, 包括調查報告的寫作格式, 運用功能字詞表達數據 分析, 如何引用和應用資料。 而他們認為老師的教學能夠幫助他們認識調查報告相關的詞彙和句 式。 學生皆表示學會這些功能字詞後, 能令他們不再盲目抄錄題目的數據, 使寫作更簡潔易明。

    至於兩位參與老師則認為經過試教之後, 學生的調查報告寫作有很大的進步。 首先, 學生寫作 調查報告的框架明顯比以前清晰。 在前測中, 學生大多只是有意識需要顯示數據, 但組織比較模 糊。 但到了後測, 學生已經能夠寫到 調查方法, 調查結果建議等, 組織比較清晰。 此外, 學生的功能字詞和句式運用上也有顯著的進步, 尤其在調查結果中能夠用 ……佔……表達相關 數據。 而且, 他們的用詞也精簡不少, 錯別字問題也有改善。

    根據以上的師生訪談結果, 以及結合不同能力學生的調查報告前後測文本分析, 可以看出參 與學生在經過中文老師運用調查報告單元的教材, 並結合R2L教學法進行教學之後, 其在調查報 告寫作表現上有顯著的進步, 尤其在寫作功能字詞方面, 學生的後測文本所運用的功能字詞和句 式比前測的較多, 較準確, 更能符合調查報告寫作語境的要求。

    而對於學生的進步, 研究者認為一方面是在於本教材內容生活化而且實用性強, 能夠對應學生 的學習興趣, 尤其在認讀和寫作功能字詞和句式兩方面給予學生較多的支援。 再者, 老師的課堂教 學活動富趣味性, 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法, 例如R2L教學法和合作學習等, 並進行各類輔助遊戲來 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功能字詞, 包括讓學生在黑板重組句子, 共同寫作等。 因此, 有效的教材和教 學法互相結合, 自然能帶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提高學習成效。

    Ⅵ. 總結和建議

    本文透過論述發展應用文教材的研發背景, 指出非華語學生學習應用文遇到的困難, 尤其是在 寫作各文類功能字詞和句式運用上存在困難, 學生難以辨識應用文的寫作語境, 也無法理解功能 字詞和句子的意思。 有見及此, 研究者參考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 R2L教學法的理論研發教材和佈 置教學活動, 重點發展八個單元應用文教材的文類圖式結構和常見功能字詞, 並報告其中一個單 元 調查報告的試教情況, 學生前後測寫作表現和師生訪談意見, 以評估應用文教材的實施成 效。 是次教學研究結果證明, 以功能語法構建的應用文教材對提高非華語學生功能字詞運用有較 大的成效。 整體而言, 是次調查報告教材的試教成效顯著, 不同能力學生的後測文本所運用的功 能字詞和句式比前測的較多, 較準確。 而透過師生訪談, 得知師生對於教材的主題內容和施教步 驟均反應正面, 可見本教材能夠較大地提高非華語學生應用文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資料也反映了 提高非華語學生功能字詞運用的能力有助其應用文的整體表達。

    基於是次研究結果, 研究者建議教師在教授應用文類時, 應該注重文類功能字詞的教學, 為學 生寫作應用文奠定詞彙基礎。 而參考試教老師的良好教學經驗和心得, 研究者盼望將來能舉辦八 個單元應用文教材的教師培訓工作坊, 向廣大前線老師分享各類應用文類的教材設計, 教學策略 和評估方法, 幫助非華語學生提高應用文的寫作技巧。

                                                     [正文字數:10079]

    鳴謝:

    筆者感謝來自五所學校的教師如馬珮珊老師, 陳美馨老師, 林詠瑩老師, 黃建豪老師, 張炳傑老師和吳樑威老師參與試教, 並提供寶貴意見, 特此鳴謝!

    Figures

    HERC-2-1-89_F1.gif

    文類功能寫作教學法的示意圖3)4)

    HERC-2-1-89_F2.gif

    R2L教學法示意圖10)11)

    HERC-2-1-89_A1.gif
    HERC-2-1-89_A2.gif
    HERC-2-1-89_A3.gif
    HERC-2-1-89_A4.gif
    HERC-2-1-89_A5.gif
    HERC-2-1-89_F3.gif

    C老師運用R2L教學法的教學步驟示意圖17)18)

    HERC-2-1-89_F4.gif

    E老師運用R2L教學法的教學步驟示意圖19)20)

    Tables

    八個單元的應用文類表

    八個單元應用文類的圖式結構及其功能字詞表

    本文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對應表

    A老師的學生前, 後測功能字詞寫作情況

    B老師的學生前, 後測功能字詞寫作情況

    C老師的學生前, 後測功能字詞寫作情況

    D老師的學生前, 後測功能字詞寫作情況

    C老師的學生前, 後測功能字詞寫作情況

    E老師的學生前, 後測功能字詞寫作情況

    調查報告主要文步的常見功能字詞表

    前後測主要文步的功能字詞使用對照表

    前後測主要文步的功能字詞使用對照表

    學生在寫作調查報告功能句子的前, 後測比較分析

    References

    1. Christie, Frances.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Continuum, 2002.
    2. Halliday, M. A. K., and Ruqaiya, H.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3.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4. ___________. Gongneng yufa daolun 功能語法導論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ranslated by Xuanwei Peng, Xiufeng Zhao, Zheng Zhang et al. 彭宣維、趙秀鳳、張征等譯. Beijing: Waiyu jiao xue yu yan jiu chuban she, 2010.
    5. ___________.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6. Hong, Weilei 洪威雷. Daxue yingyongwen xiezuo 大學應用文寫作 [College Applied Writing]. Tianjin: Tianjin daxue chuban she, 2008.
    7. Humphrey, Sally, and Lucy Macnaught. “Revisiting joint construction in the tertiary context.” Australia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34(1) (2011): 98-115.
    8. Loh, Kayee, and Shekkam Tse 羅嘉怡、謝錫金. “Cujin fei huayu youer hanzi xuexi de jiaoben kecheng sheji chutan 促進非華語幼兒漢字學習的校本課程設計初探 [An investig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effective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kindergarteners].” In Hanzi hanwen jiaoyu: Di ershiba ji 漢字漢文教育: 第二十八輯 [Han-Character and Classical written language Education: Vol. 28]. Korea: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2012.
    9. Martin, James Robert, and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10. Rose, David, and James Robert Martin.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UK: Equinox Publishing Ltd, 2012.
    11. Rose, David. “Literacy and equality in the classroom.”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Directions in Literacy, Sydney, 2006, 1-16. Sydney: University of Sydney, 2006.
    12. ___________. Reading to learn: Accelerating learning and closing the gap (Vol 1-10). Sydney: Reading to Learn, 2012.
    13. ___________. “Writing as linguistic mastery: The development of genre-based literacy pedagogy.” In R. Beard, D. Myhill, J. Riley, and M. Nystrand (eds.), Handbook of writing development (pp. 151-166). London: Sage, 2008.
    14. Rothery, Joan. Exploring Literacy in School English (Write it Right Resources for Literacy and Learning). Sydney: Metropolitan East Disadvantaged Schools Program, 1994.
    15. Shum, Mark Shiukee, Shekkam Tse, Chengkun Yu, and Wingwah Ki 岑紹基、謝錫金、于成鯤、祁永 華. Zhongguo neidi shiyong wen chanshi 中國內地實用文闡釋 [Analysis of Practical Writing in China Mainland].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16. Shum, Mark Shiukee 岑紹基. Zuowen liang biao hu gai yanjiu yu shijian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與實踐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Peer Checklist Evaluation of Chinese Composition].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17. ___________. Yuyan gongneng yu zhongwen jiaoxue: Xitong gongneng yuyan xue zai zhongwen jiaoxue shang de yingyong. Di er ban 語言功能與中文教學:系統功能語言學在中文教學上的應用. 第二版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2nd ed.]. HongKong: 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18. ___________. “Wen lei jiaoxue fa dui tigao fei huayu xuesheng jixuwen xiezuo jixuwen nengli de chengxiao 文類教學法對提高非華語學生記敍文寫作記敍文能力的成效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Narrative Writing Ability through Genre Teaching Approach].” In Hanzi hanwen jiaoyu: Di sanshi ji 漢字漢文教育: 第三十輯 [Han-Character and Classical Written Language Education: Vol. 30]. Korea: The Kore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2013.
    19. ___________. “‘Yuedu cujin xuexi (R2L) celue’ dui tigao fei huayu xuesheng du xie nengli de chengxiao 「閱讀促進學習(R2L)策略」 對提高非華語學生讀寫能力的成效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Reading to Learn Strategy to Improve Literacy Skills of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In Mianxiang zhongwen xuexi zhe de zhongwen jiaoxue-lilun yu shijian 面向中文學習者的中文教學 -理論與實踐 [Teaching Chinese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Singapo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 Centre for Chinese Language, 2015.
    20. ___________. “Yi gongneng yufa yanfa fei huayu xuesheng zhi yingyongwen jiaocai 以功能語法研發 非華語學生之應用文教材 [Using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develop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In Guoji hanyu yingyong xiezuo sdi shier ci xueshu yantao hui lunwen ji-quanqiu hua shidai yingyongwen xiezuo lilun tazhan he jiaoxue chuangxin yanjiu 國際漢語應用寫作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球化時代應用文寫作理論拓 展和教學創新研究 [The 12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inese Practical Writing Proceedings: The Development in Practical Writing Theories and Research in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21. The Education Bureau 教育局. Zhongguo yuwen jiaoyu xuexi lingyu: Zhongguo yuwen kecheng buchong zhiyin (fei huayu xuesheng)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補充指引(非華語學 生)[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Supplementary Guide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for Non-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 Bureau, 2008.
    22.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Yijiujiuqi shizheng baogao 一九九七施政報告.” [1997 Policy Address] last modified July 1, 1997.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pa97_c.htm
    1. SEARCH
    2. 온라인 투고 시스템

      (Online Submission)

    3. 한문교육연구소

      (Institute for Han-Character
      Education Research)

    4. 편집부
      (Editorial Office Contact)

      - Tel: +82-31-8005-2661
      - E-mail: iher_dku@outlook.com